(2012?濟南一模)(1)水的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若A點表示25℃時水的電離達平衡時的離子濃度,B點表示100°C時水的電離達平衡時的離子濃度.100℃時1mol?L-1 的NaOH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
1×10-12
1×10-12
mol?L-1
KW(25℃)
 KW(100℃)(填“>”、“<”或“=”之一).25℃時,向水的電離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NH4Cl固體,對水的電離平衡的影響是
促進
促進
(填“促進”“抑制”或“不影響”之一).
(2)電離平衡常數(shù)是衡量弱電解質(zhì)電離程度強弱的物理量.已知
化學式 電離常數(shù)(25℃)
HCN K=4.9×l0-10
CH3COOH K=1.8×l0-5
H2CO3 K1=4.3×l0-7、K2=5.6×l0-11
①25℃時,有等濃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三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
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

②25℃時,等濃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顯堿性,則c(Na+
c(CH3COO-)(填“>”、“<”或“=”之一).
③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CN+H2O+CO2=HCN+NaHCO3
NaCN+H2O+CO2=HCN+NaHCO3
分析:(1)Kw=c(H+)?c(OH-);溫度不同,Kw不同,升溫促進水的電離,氫離子濃度增大;水解的鹽促進水的電離;
(2)①依據(jù)酸的電離常數(shù)意義分析判斷,月易電離得算對應鹽水解程度越;
②依據(jù)溶液中電荷守恒計算分析;
③依據(jù)電離常數(shù)大小分析反應生成產(chǎn)物;
解答:解:(1)25℃時純水中c(H+)=c(OH-)=10-7 mol/L,Kw=c(H+)?c(OH-)=10-14 ,當溫度升高到100℃,純水中c(H+)=c(OH-)=10-6 mol/L,Kw=c(H+)?c(OH-)=10-12
100℃時1mol?L-1 的NaOH溶液中Kw=c(H+)?c(OH-)=10-12 ;c(OH-)=1mol/L,水電離出的c(H+)=1×10-12;水的電離時吸熱過程,加熱促進電離氫離子濃度和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Kw增大,所以Kw(25℃)<Kw(100℃); NH4Cl固體溶解后溶液中銨根離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氫離子,溶液呈酸性,水的電離被促進;
故答案為:1×10-12;<;促進;
(2)①依據(jù)圖表數(shù)據(jù)分析,醋酸電離常數(shù)大于氰酸大于碳酸氫根離子,所以等濃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等濃度的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溶液pH為Na2CO3溶液的>NaCN溶液的>CH3COONa溶液的;
故答案為: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
②等濃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顯堿性,c(H+)<c(OH-)依據(jù)溶液中電荷守恒c(H+)+c(Na+)=c(OH-)+c(CH3COO-),c(Na+)>c(CH3COO-);
故答案為:>;
③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H2CO3酸性大于HCN大于HCO3-,所以反應生成氰酸和碳酸氫鈉,不能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N+H2O+CO2=HCN+NaHCO3;
故答案為:NaCN+H2O+CO2=HCN+NaHCO3;
點評:本題考查了弱電解質(zhì)電離平衡的分析判斷,鹽類水解應用,溶液酸堿性的計算判斷,注意碳酸是二元弱酸分步電離,第二部電離比氰酸小,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濟南一模)下列實驗裝置、選用的試劑或?qū)嶒灢僮髦,都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濟南一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濟南一模)下列反應中,改變反應物的用量或濃度,不會改變生成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濟南一模)下表所列物質(zhì)或概念間的從屬關(guān)系符合如圖所示關(guān)系的是( 。
  X Y Z
A 光導纖維 酸性氧化物 復合材料
B 純堿 化合物
C 電解質(zhì) 化合物 純凈物
D 置換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放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濟南一模)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