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5578  175586  175592  175596  175602  175604  175608  175614  175616  175622  175628  175632  175634  175638  175644  175646  175652  175656  175658  175662  175664  175668  175670  175672  175673  175674  175676  175677  175678  175680  175682  175686  175688  175692  175694  175698  175704  175706  175712  175716  175718  175722  175728  175734  175736  175742  175746  175748  175754  175758  175764  175772  203614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能使淀粉一KI溶液變藍的是

A. 稀鹽酸 B. 新制氯水 C. NaCl溶液 D. Mg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干冰的主要成分是H2O B. 吸入CO可導致人體中毒

C. SO2可大量用于漂白食品 D. 小蘇打的主要成份是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番茄電池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流由鋅通過導線流向銅

B. 負極反應為一2===

C. 一段時間后,銅片質量會減少

D. 一段時間后,鋅片質量會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A. 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Zn+Cu2+===Zn2++Cu

B. 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H++OH-=== H2O

C. 鐵與稀鹽酸反應:2Fe + 6H+=== 2Fe3+ + 3H2↑

D. 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SO42-+Ba2+ === 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關于2 mol氨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質量為17 g

B. 含有6.02×個NH3分子

C. 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44.8 L

D. 溶于1 L水后,溶液中NH4+的濃度為2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將40℃的飽和NH4Cl溶液冷卻至10℃,有NH4Cl固體析出。該過程中保持不變的是

A. 溶劑的質量 B. 溶質的質量分數

C. NH4Cl的溶解度 D. 溶液中NH4+的數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乙烷和乙醇是同系物

B. 苯和甲苯都屬于飽和烴

C. 有機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

D.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高溫高壓下,1 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2H2+CO CH3OH ,反應開始時H2的物質的量為5 mol,5 min時變?yōu)?.5 mol,則5 min內該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H2) (單位:mol·L-1·min-1)為

A. 9.0 B. 0.9 C. 0.45 D. 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天然氣是一種很重要的清潔能源,其主要成分為CH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常溫常壓下CH4是液體 B. 一氯甲烷分子式為CH4Cl

C. CH4與Cl2可以發(fā)生加成反應 D. CH4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6-2017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文)試卷 題型:選擇題

某工廠發(fā)生Cl2泄漏,以下應對措施中主要是基于Cl2的物理性質考慮的是

A. 向被污染的土壤灑石灰

B. 向遠離污染源的高處撤離

C. 用浸有純堿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離

D. 來不及撤離時可用純堿溶液浸濕的棉被堵好門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