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圖是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部分步驟示意圖,對此過程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攪拌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T2噬菌體顆粒
B.35S標記的噬菌體是通過將其接種在含有35S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而獲得的
C.若混合保溫時間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對上清液放射性沒有明顯的影響
D.該實驗證明了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分析 分析題圖:圖示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部分步驟示意圖,其步驟為:用35S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目的是將蛋白質外殼和細菌分開),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結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且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沒有檢測到35S.

解答 解: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所以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T2噬菌體,A錯誤;
B、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再培養(yǎng)基上獨立生存,B錯誤;
C、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而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攪拌后蛋白質外殼和細菌分開,離心后蛋白質外殼分布在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應該很高,即使混合保溫時間偏短,部分噬菌體還未來得及侵染細菌就離心到上清液中,也不會影響上清液中放射性高低,C正確;
D、圖示實驗只能證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不能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不是蛋白質,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結合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過程圖,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中;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明確圖示實驗只能證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等位基因的分離發(fā)生于( 。
A.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B.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C.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D.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關于“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以及復原”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整個過程可見細胞內紫色發(fā)生“淺→深→淺”的變化
B.撕取洋蔥表皮后應立即放入適宜濃度的蔗糖溶液中
C.質壁分離復原后沒有水分子進出細胞
D.將洋蔥表皮細胞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后,顯微鏡下即可觀察到細胞內的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正常細胞中含有抑癌的P53基因,能表達抗病毒蛋白,幫助修復輕度變異的基因,也能使重復變異的細胞發(fā)生凋亡而避免腫瘤的發(fā)生;若它失活而不能表達,則基因突變的細胞易形成腫瘤.基因治療腫瘤是根本的方法,腺病毒以其嗜好增殖細胞和對人體基本無害而成為良好的基因載體.野生型腺病毒含有抑制P53基因活性的55Kda基因,以及病毒復制基因E1,因此需要重新構建有療效的、安全的腺病毒.圖甲、乙中箭頭所指為相應限制酶切點.

(1)人體DNA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鏈中相鄰兩個堿基之間依次由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
(2)DNA解旋酶直接作用于脫氧核苷酸之間的氫鍵(化學鍵);DNA限制酶直接作用于脫氧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化學鍵).
(3)構建重組腺病毒時,限制酶最好選擇EcoRI和BamHI,理由是:既可以去除E1 基因以防止病毒復制后損傷健康細胞,同時還能破壞55kda基因以防止其抑制P53基因的活性.
(4)將目的基因與腺病毒重組時,重組的成功率較低,依然還有大量非重組的野生型病毒的DNA,這是因為DNA對所連接的DNA片段沒有選擇性,導致切下片段可能和原DNA連接.
(5)某DNA分子片段含有1000個堿基對.經(jīng)擴增后,分別只用限制酶EcoRⅠ與同時用EcoRⅠ和HalⅢ兩種方法切割,其電泳結果如圖丙所示,可推斷限制酶HalⅢ在該DNA片段上的切點有2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表示雄果蠅進行某種細胞分裂時,處于四個不同階段的細胞(Ⅰ~Ⅳ)中遺傳物質或其載體(①~③)的數(shù)量.下列表述與圖中信息相符的是(  )
A.Ⅱ所處階段發(fā)生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
B.Ⅲ代表次級精母細胞
C.②代表染色體
D.Ⅰ~Ⅳ中③的數(shù)量比是2:4: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有人試圖通過實驗來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過程,設計實驗如圖:一段時間后,檢測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對結果的預測中,最可能發(fā)生的是( 。
A.全部無  全部35S  全部31P
B.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數(shù)32P,多數(shù)31P
C.少數(shù)有  全部32S  少數(shù)32P,多數(shù)31P
D.全部有  全部32S  少數(shù)32P,多數(shù)31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當動物缺乏某種激素時,可以通過“飼喂法”或“注射法”對該激素進行人為補充,下列可通過“飼喂法”補充的是( 。
A.生長激素、胰島素B.甲狀腺激素、性激素
C.胰島素、抗利尿激素D.腎上腺素、生長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同學用新鮮的泡菜濾液為實驗材料分離純化乳酸菌.分離純化所用固體培養(yǎng)基中因含有碳酸鈣而不透明,乳酸菌產(chǎn)生的乳酸能溶解培養(yǎng)基中的碳酸鈣.回答下列問題:
(1)分離純化乳酸菌時,首先箝要用無菌水對泡菜濾液進行梯度稀釋.梯度稀釋的目的是泡菜濾液中乳酸菌的濃度高,直接分離很難分離到單個菌落(為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yǎng)基表面形成單個菌落).
(2)推測在分離純化所用的培養(yǎng)基中加入碳酸鈣的作用除了可以中和產(chǎn)生的乳酸以外,還可以鑒別乳酸菌.分離純化時應挑選出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為候選菌.
(3)若該同學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來檢測泡菜濾液中乳酸菌的含量,先將lmL泡菜濾液稀釋100倍,在3個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別接入0.lmL稀釋液,經(jīng)適當培養(yǎng)后,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shù)分別為39、38和37.據(jù)此可得出每毫升濾液中的活菌數(shù)為3.8×104個.
(4)若對篩選得到的乳酸菌進一步純化,宜采用的純化方法是平板劃線法.乳酸菌在20℃長期保存時,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太原第五中學高一4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動物的某細胞內含有10條染色體,10個DNA分子,且細胞膜開始縊縮,則該細胞( )

A.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B.正在發(fā)生基因自由組合

C.將形成配子 D.正在發(fā)生DNA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