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7.分析回答有關玉米遺傳變異的問題:F2 T  t  F1b  D B
玉米籽粒的黃色和白色分別由位于9號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T和t控制.

①為了確定圖甲植株A(雜合子)中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體還是異常染色體上,最簡單的方法是讓其自交產生后代(無正常9號染色體的花粉不能參與受精作用).若后代表現型及其比例為黃色:白色=1:1,則說明T基因位于異常染色體上.
②已知黃色基因T純合時致死,9號染色體上還有另一純合致死基因B,其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如圖乙,若圖中所示的玉米品系自由交配(不考慮交叉互換),其子代中雜合子的概率是100%;利用圖乙所示的玉米來檢測某白色玉米的9號染色體上是否出現了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做了圖丙的實驗(不考慮交叉互換及其他的基因突變):
若F2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黃色:白色=2:1,則說明待檢測玉米的9號染色體上沒有出現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若F2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黃色(黃色無新性狀):白色(白色無新性狀):新性狀(白色有新性狀)=8:3:1,則說明待檢測玉米的9號染色體上出現了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分析 根據題意分析可知:早熟×晚熟,F1表現為早熟,F2表現為15早熟:1晚熟,是(9:3:3):1的變式,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說明只有雙隱性時才表現為晚熟.因此,早熟品種的基因型有8種,分別是EEFF、EEFf、EeFF、EeFf、EEff、Eeff、eeFF、eeFf,晚熟品種的基因型為eeff.

解答 解:①由圖甲可知,該黃色籽粒植株9號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缺失了某一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若T基因位于異常染色體上,讓植株A進行自交產生F1,由于無正常9號染色體的花粉不能參與受精作用,即T-t個體產生的配子中只有t能參與受精作用,所以F1表現型及比例為黃色(Tt):白色(tt)=1:1.
②由于黃色基因T純合時致死,9號染色體上還有另一純合致死基因B,若圖中所示的玉米品系自由交配,且不考慮交叉互換.因此,根據他們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產生的配子只有Tb和tB,而TTbb和ttBB會致死,因此后代不會有純合子,都是雜合子TtBb.由題意可知雌性親本產生TbD和tBD兩種配子,雄性個體產生tbD和tb_兩種配子或一種配子.
如果沒有決定性狀的隱性突變,雄性配子個體產生的tbD一種配子,F1中黃色基因型都是TtbbDD,自由交配后,TT純合致死,Ttbb:ttbb=2:1.
如果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雄性個體產生tbD和tbd兩種配子,F1中的黃色基因型是$\frac{1}{2}$TtbbDD和$\frac{1}{2}$TtbbDd,F1中的配子有$\frac{1}{4}$tbD、$\frac{1}{2}$TbD和$\frac{1}{4}$tbd,F2子代中黃色TtbbD_:白色ttbbD_:新性狀ttbbdd=($\frac{1}{4}$×$\frac{1}{2}$×2TtbbDD+$\frac{1}{4}$×$\frac{1}{2}$×2TtbbDd):($\frac{1}{4}$×$\frac{1}{4}$ttbbDD+$\frac{1}{4}$×$\frac{1}{4}$×$\frac{1}{4}$ttbbDd):($\frac{1}{4}$×$\frac{1}{4}$ttbbdd)=8:3:1,即黃色:白色:新性狀=8:3:1.
故答案為:
①自交    黃色:白色=1:1
②100%    黃色:白色=2:1
黃色(黃色無新性狀):白色(白色無新性狀):新性狀(白色有新性狀)=8:3:1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染色體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難度中等,考查相對綜合,是學生提升獲取信息、審題、分析能力的較好選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冬季大棚種植番茄時,若控制棚內晝溫穩(wěn)定在25℃,夜溫穩(wěn)定在15℃,植株的長勢良好.某課題小組為研究大棚夜間6℃低溫對番茄植株生長是否更有利,設計并完成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注: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放程度越高)

(1)為提高實驗數據的科學性,實驗組棚內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夜間低溫處理的時間也應與對照組相同.
(2)由圖l~3可知,與實驗開始時相比,實驗組第5天葉片凈光合速率明顯下降,主要原因是夜間6℃低溫導致氣孔導度降低,二氧化碳供應不足.
(3)實驗開始后5~10天,對照組的葉片凈光合速率不再提高,據圖推測可能是因為葉綠素含量不再增加,導致對光的吸收和轉化達到最大限度.
(4)圖4為實驗第10天測得干物質在三種營養(yǎng)器官的分配比率,分析此圖可知,夜間6℃低溫對干物質分配比率影響的結果是葉的干物質分配比相對高、莖和根的干物質分配比相對低,由此推測夜間6℃低溫使番茄產量和品質顯著降低的原因是夜間6℃低溫阻礙葉中有機物的輸出,不利于果實的發(fā)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年我國某地由于柑橘大實蠅的危害,橘農遭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當地政府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橘農盡量減少損失.
(1)有人想提取橘皮精油獲取利潤,一般提取橘皮精油的方法是壓榨法,用這種方法提取橘皮精油的主要步驟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壓榨、過濾、靜置、再次過濾.
(2)在提取橘皮精油時,橘皮在石灰水中的浸泡時間為10小時以上,并且橘皮要浸透,這樣最后才會得到高的出油率.
(3)從橘皮中提取的橘皮精油的特點是無色透明,具有誘人的橘香味.
(4)某橘農發(fā)現自家有一株橘樹具有抗蟲性狀,欲利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大量繁殖,組織培養(yǎng)的選材非常關鍵,關系到實驗的成。粲没ㄋ庍M行離體培養(yǎng)則應選擇花粉發(fā)育至單核期的花藥培養(yǎng)成功率最高.確定花粉發(fā)育時期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醋酸洋紅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著色,需采用焙花青-鉻礬法.
(5)影響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激素是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請解釋橘樹上的細胞不離體便不能長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在柑橘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因為空間、時間不同,遺傳信息表達情況不同(或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和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科學家對生長在某區(qū)域兩個不同地段(水分條件相對較好的溝底和水分條件較差的坡面)的中國沙棘雌、雄株進行了研究.測得一天中6:00-18:00間的凈光合速率(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吸收CO2的量)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曲線Ⅳ中18:00時,葉肉細胞產生可用于主動運輸的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
B.一般情況下,比較曲線Ⅰ中8:00和12:00兩個時刻,暗反應固定的CO2量不一定相等
C.溝底條件下,14:00-16:00之間,雄株單位葉面積有機物積累量小于雌株
D.8點時處于溝底和坡面的雌株凈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外因是光照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已知控制卵色的B基因(黑色)對b基因(白色)為顯性.雄性(ZZ)家蠶利用飼料效率高,繭絲質量好,但是在卵期很難分辨雌雄,育種工作者經過如圖過程獲得新品種丙,實現了通過卵色直接分辨雌雄.請回答:

(1)過程①是用X射線處理甲蠶的蛹獲得乙,乙的變異類型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異位
(2)過程②是用經輻射的甲蠶和白卵雄蠶交配,若F1中黑卵都發(fā)育成雌性(♀),白卵都發(fā)育成雄性(♂),則說明該蠶已變異成乙,且子代中可以得到丙.
(3)丙家蠶卵色的遺傳不符合(符合/不符合)交叉遺傳的特點.養(yǎng)蠶人在選種時,用純系白卵家蠶和丙雜交,淘汰所有黑色卵即達到篩選出雄蠶的目的.
(4)家蠶常染色體上另有一對基因R/r,也參與控制卵色,b基因純合時一定為白卵.科技人員用沒有發(fā)生染色體變異的家蠶完成了下表所示雜交試驗.請回答:
親本F1F2
雜交組合雌(♀)×雄(♂)黑卵黑卵數白卵數紅卵數比例
白卵蠶蛾×紅卵蠶蛾全部1 5566625039:4:3
紅卵蠶蛾×白卵蠶蛾全部1 8358276439:4:3
①控制卵色性狀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B/b、R/r)遵循(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親本中紅卵蠶蛾基因型為BBrr.
②若要驗證F2中白卵個體的基因型,可讓其與F1基因型相同的個體雜交,預測結果及結論:
若后代卵色及比例為黑卵:白卵=1:1,則白卵個體的基因型是bbRR.
若后代卵色及比例為黑卵:白卵:紅卵=3:4:1,則白卵個體的基因型是bbRr.
若后代卵色及比例為黑卵:白卵:紅卵=1:2:1,則白卵個體的基因型是bb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大麥是高度自交的植物,雌雄同花,閉花授粉.某品系大麥的某對染色體上有緊密連鎖的兩個基因,一個是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產生花粉,另一個基因是長;騬,控制種子形狀.這兩個基因的顯性基因是能形成正;ǚ鄣腗s和控制橢圓粒種子的R.一大麥植株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如圖甲所示:

(1)控制大麥雄性是否可育和種子形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不遵循(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將純合雄性可育橢圓粒植株的花粉授予甲植株,自然狀態(tài)下種植F1,將收獲的F2單獨種植,統計F3中雄性可育橢圓粒植株的比例為$\frac{5}{6}$.
(2)偶然發(fā)現一株大麥,該大麥植株某初級卵母細胞如圖乙所示,導致如圖所示異,F象的原因是染色體結構變異(缺失).該初級卵母細胞完成分裂產生的卵細胞的基因型為msr或MsR或R.
(3)育種上適當利用大麥的不同品系配制雜種,具有明顯的雜種優(yōu)勢,但大麥是自花閉花授粉植物,配制雜種在技術上有困難,科學家利用圖丙所示的三體新品系來培育雜種大麥,攜帶兩顯性基因的染色體是通過易位產生的.該三體植物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時,兩條正常的同源染色體分向兩極,易位染色體隨機分配.含易位染色體的花粉無授粉能力.該個體自交,F1的表現型為雄性不育長粒、雄性可育橢圓粒,其中,種子形狀為長粒的植株長大后,由另一合適品系的花粉授粉,可配置一代雜種;而種子形狀為橢圓粒的種子可留種,供第二年配制雜種使用.
(4)利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單倍體大麥幼苗,一般選擇的花粉,可用醋酸洋紅法來確定花粉發(fā)育時期.離體花粉在誘導培養(yǎng)基上經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經再分化形成幼苗.通過愈傷組織形成的花粉植,常常會出現染色體倍性的變化,因此還需要對培養(yǎng)出來的植株作進一步的鑒定和篩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1表示小麥的三個品系的部分染色體及基因組成:Ⅰ、Ⅱ表示染色體,D為矮稈基因,T為抗白粉病基因,R為抗矮黃病基因,均為顯性,d為高稈基因.乙品系是通過基因 工程獲得的品系,丙品系由普通小麥與近緣種偃麥草雜交后,經多代選育而來(圖中黑色部分是來自偃麥草的染色體片段).
(1)普通小麥為六倍體,染色體數是42條,若每個染色體組包含的染色體數相同,則小麥的一個染色體組含有7條染色體.
(2)乙品系的變異類型是基因重組,丙品系的變異類型是染色體結構變異.
(3)甲和丙雜交得到F1若減數分裂中I與I因差異較大不能正常配對,將隨機移向細胞的 任何一極,F1產生的配子中DdR占$\frac{1}{4}$(用分數表示).
(4)甲和乙雜交,得到的F1中矮稈抗白粉病植株再與丙雜交,后代基因型有4種(只考慮圖中的有關基因).
(5)甲和乙雜交得到F1,請在如圖2中畫出F1能產生dT配子的次級精母細胞后期圖(假設不發(fā)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片段交換,只需畫出Ⅰ、Ⅱ染色體,要求標出相應基因,請畫在答題卷的虛線框內).
(6)若把甲和乙雜交得到的 F1基因型看作DdT+T-,請用遺傳圖解和簡要說明表示F1經單倍體育種得到矮稈抗白粉病純合子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用紫外線照射培養(yǎng)的細菌,可以得到不能利用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麥芽糖等碳源的多種突變型,這說明(  )
A.突變具有不定向性
B.紫外線照射只能得到碳源利用異常的突變型
C.不使用紫外線照射,細菌的基因不能發(fā)生突變
D.紫外線照射是細菌進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科技工作者從一種生物的細胞中分類得到A基因及A基因轉錄來的mRNA,把A基因解離成兩條單鏈H和L,并將L鏈與該mRNA在適宜溫度下保持一段時間,獲得如圖所示結構,下列與此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A基因不可能來自細菌的擬核DNA    
②該圖所示的結構最多由5種核苷酸組成
③A基因的H鏈與mRNA不能形成這種結構
④圖中ab段和gh段位于基因結構中的非編碼區(qū)
⑤A基因中共有4個外顯子、3個內含子、2個非編碼區(qū)
⑥A基因中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在ab段
⑦A基因的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
A.①②③⑤B.②④⑥⑦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