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實際結(jié)果顯示:在離心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
(1)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應(yīng)該為0,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數(shù)據(jù)之間有較大的誤差,由此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
①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nèi),是否是誤差的來源呢? __  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用32P標記一噬菌體的DNA,讓此噬菌體去侵染含31P的細菌,待細菌解體后,檢測到有128個噬菌體放出,則所釋放出的噬菌體中含32P的噬菌體與含31P的噬菌體的比例為________。在進行此實驗之前,你怎樣才能使噬菌體的DNA標記上32P?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答案:(1)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腸桿菌內(nèi) (2)①升高 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nèi)增殖后釋放出來,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谑恰]有侵入大腸桿菌的噬菌體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xiàn)放射性 (3)2∶128(1∶64) 先用32P標記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去感染被32P標記的大腸桿菌,從而獲得被32P標記的噬菌體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經(jīng)培養(yǎng)、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帶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B.攪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未與細菌分離

C.離心時間過長,上清液中析出較重的大腸桿菌

D.32P標記了噬菌體蛋白質(zhì)外殼,離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遼寧省實驗中學分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經(jīng)培養(yǎng).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帶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離心時間過長,上清液中析出較重的大腸桿菌
B.攪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未與細菌分離
C.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D.32P標記了噬菌體蛋白質(zhì)外殼,離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高三4月雙周練習(一)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經(jīng)培養(yǎng)、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帶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離心時間過長,上清液中析出較重的大腸桿菌

B.攪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未與細菌分離

C.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D.32P標記了噬菌體蛋白質(zhì)外殼,離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期中聯(lián)考試題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經(jīng)培養(yǎng)、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的放射性占2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75%。上清液帶有放射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攪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未與細菌分離

B.離心時間過長,上清液中析出較重的大腸桿菌

C.32P標記了噬菌體蛋白質(zhì)外殼,離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D.培養(yǎng)時間過長,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江蘇省揚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選擇題

某研究人員模擬赫爾希和蔡斯關(guān)于噬菌體侵入細菌實驗,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

①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35S標記的細菌    ②用 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

③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3H標記的細菌    ④用15N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

以上4個實驗,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離心,檢測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