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4.在野外試驗站,研究棉蚜發(fā)生期開放和封閉條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頭/葉)的棉蚜種群密度變化,各實驗組均放置規(guī)格、數(shù)量相同的棉葉,結果如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開放和封閉條件下種內(nèi)斗爭均在種群衰退時開始減弱
B.開放和封閉條件下種群數(shù)量均在達到K值時開始衰退
C.初始密度相同的種群開放條件下先于封閉條件下達到密度峰值,可能與遷入有關
D.初始密度相同的種群開放條件下先于封閉條件下衰退,可能與遷入有關

分析 坐標中四條曲線,涉及兩組變量--開放與封閉、初始密度不同.a(chǎn)、b兩選項在初始密度相同的背景下,分析開放或封閉條件下的有關指標,其實可以理解為:與封閉條件相比,開放狀態(tài)下存在著棉蚜的遷入或遷出問題.而c、d兩項更強調讀懂圖中曲線,其中c項,可觀察開放條件下1頭/葉的曲線,它達到k值后穩(wěn)定一定時間后才開始衰退;種群的衰退指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表現(xiàn)為年幼個體數(shù)量少于老年個體數(shù)量,而種內(nèi)斗爭則與種群個體數(shù)量(或種群密度)呈正相關,因此種內(nèi)斗爭未必在種群衰退時開始減弱.

解答 解:A、種內(nèi)斗爭是指某一區(qū)域的同種個體為爭奪有限的資源和空間而發(fā)生斗爭的現(xiàn)象,在種群衰退時雖然種群個體數(shù)量減少,但因棉葉被食用,其量也在減少,故種內(nèi)斗爭不一定減弱,A錯誤;
B、K值應相同,但由圖示可知只有開放條件下初始密度較大的種群在達到值時開始衰退,其余都是在未達到值時就開始衰退,B錯誤;
C、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情況下,開始種內(nèi)斗爭較弱時,開放條件下容易出現(xiàn)外來種群遷入現(xiàn)象,從而使種群增長速度過快而率先達到密度峰值,C正確;
D、封閉條件與開放條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阻斷種群的遷入和遷出,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條件下,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大,種內(nèi)斗爭逐漸加強,開放條件下容易在種群密度比較大時出現(xiàn)遷出現(xiàn)象從而導致種群數(shù)量減少,D錯誤.
故選:C.

點評 此題對曲線的解讀和相關生態(tài)學知識的結合要求高,需反復查看曲線中蘊含的信息,緊密聯(lián)系學過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這有一定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下面是一些與高中生物學實驗相關的實驗材料與圖形:
(1)如用甲、菠菜的綠葉;乙、紫色洋蔥;丙、雞肝研磨液;丁、酵母菌這些實驗材料做“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或酶具有催化性)”、“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你認為選用的實驗材料最好是甲、丙、乙(填代號).提取葉綠體色素時,研缽中除了加無水乙醇外,還需加入的化學試劑有碳酸鈣和二氧化硅;如果已制得符合要求的濾紙條,但該濾紙條層析一段時間后,濾紙條上沒有一條色素帶,則最可能的原因是層析液及沒及濾液細線.
(2)在進行“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時,觀察部位是洋蔥的(根尖)分生區(qū),該處細胞大多處于A圖中的e時期,A圖中的c時期是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的最好時期. 觀察時如果裝片中材料位于通光孔的左側,那么應將裝片向右側移動.實驗操作中壓片步驟目的是使細胞分散開來.
(3)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動中,B圖為實驗過程中加清水后觀察到的一個細胞示意圖,該細胞的原生質層由其中的①②③組成(填相應序號),此時細胞的吸水能力逐漸降低.
(4)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若光照正常,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應,短暫時間內(nèi)ATP、[H]增多,C3化合物減少,較長時間后光合作用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有關生物技術安全和倫理問題的觀點不合理的是( �。�
A.當今社會的普遍觀點是禁止克隆人的實驗,但不反對治療性克隆
B.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擾素及重組致病菌等來形成殺傷力
C.我國不發(fā)展、不生產(chǎn)、不儲存生物武器、并反對其擴散
D.對于基因檢測應該保護個人遺傳信息的隱私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讓F1連續(xù)自交兩代得到F3,假設每個個體結實率一樣,F(xiàn)3代中的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占全部個體的( �。�
A.34B.12C.14D.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可檢測酒精的存在,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反應呈灰綠色
B.還原糖組織樣液加人斐林試劑后呈無色,在加熱后變成磚紅色沉淀
C.甲基綠和吡羅紅染色劑使DNA呈現(xiàn)紅色,使RNA呈現(xiàn)綠色
D.在“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shù)年P系”實驗中,計算紫紅色區(qū)域的體積與整個瓊 脂塊的體積之比,能反映NaOH進人瓊脂塊的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TP脫去2個磷酸基團后是DNA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
B.細胞內(nèi)ATP的含量總是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
C.ATP的合成總是伴隨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D.黑暗條件下,植物細胞中只有線粒體可以產(chǎn)生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圖為“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寫出該反射的反射途徑(用箭頭和序號表示):①→②→③→④→⑤.
(2)只刺激④,效應器能(能、不能)做出反應,不是(是、不是)反射.切斷④,刺激②,效應器不能(能、不能)作出反應.
(3)手被扎立刻縮手,完成此反射的神經(jīng)中樞在脊髓;縮手后又會感覺疼痛,疼痛的感覺是在大腦皮層產(chǎn)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內(nèi)環(huán)境及穩(wěn)態(tài)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穩(wěn)態(tài)的維持有利于呼吸作用等重要的生理過程在內(nèi)環(huán)境最順利進行
B.組織液是多細胞生物體內(nèi)所有細胞生存的直接環(huán)境
C.正常情況下,血漿滲透壓與細胞內(nèi)液滲透壓相等
D.神經(jīng)和體液調節(jié)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校高一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由視野(1)到視野 (2)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① 動粗準焦螺旋

②轉動細準焦螺旋

③調節(jié)光圈

④轉動轉換器

⑤移動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婵°倗濮寸换姗€鐛箛娑欐櫢闁跨噦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诲┑鐘叉搐缁狀垶鏌ㄩ悤鍌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