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1.某興趣小組調查了某塊玉米.大豆間種試驗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單位:×107kJ)流動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種類基本成分
植物玉米、大豆、雜草
動物人、畜禽、灰鶴、蝸牛、玉米螟等
微生物多種細菌和真菌
(1)玉米和大豆間種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間結構中垂直結構的復雜性.與單種相比,間種可以增加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
(2)大豆與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種間關系為互利共生,與大豆間種能夠使玉米長勢更好的主要原因根瘤菌能夠通過固氮作用提高土壤中氮養(yǎng)料的含量.
(3)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蟲之一,請寫出一種對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引入玉米螟天敵或培育具有抗蟲性的玉米.
(4)第二營養(yǎng)級能夠從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獲得的能量最多為3×l07kJ.
(5)無論是單種還是間種,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栽種密度過低導致產量較低的原因是固定的太陽能太少,而栽種密度過高也會導致產量偏低的原因是固定相同的太陽能,細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較多,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分析 分析表格:各種植物屬于生產者、各種動物屬于消費者、各種微生物屬于分解者;
分析圖形:消費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長、發(fā)育和繁殖.
生長、發(fā)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未被利用.

解答 解:(1)玉米和大豆間種有利于提高群落的垂直結構的復雜性,比單種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高.
(2)大豆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根瘤菌生物固氮供大豆利用,兩者之間為互利共生.
(3)引入玉米螟天敵或培育具有抗蟲性的玉米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數(shù)量.
(4)根據能量的輸入與輸出平衡可知植物固定的能量為9+1.5+4.5=15×l07kJ,則第二營養(yǎng)級能夠從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獲得的能量最多為15×20%=3×l07kJ.
(5)植物栽種密度過低導致固定的太陽能太少,而栽種密度過高,相對于固定相同的太陽能,細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較多,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故答案為:
(1)垂直  抵抗力 
(2)互利共生   根瘤菌能夠通過固氮作用提高土壤中氮養(yǎng)料的含量
(3)引入玉米螟天敵或培育具有抗蟲性的玉米
(4)3
(5)固定的太陽能太少  固定相同的太陽能,細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較多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識,考生要能夠根據能量流動的特點判斷表格中各生物所屬營養(yǎng)級;識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明確各營養(yǎng)級能量的去向;能夠進行能量值的計算,難度適中,屬于考綱中識記、應用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項的結果中,不可能出現(xiàn) 3 :1 比值的是

A.15N 標記的 DNA 在 14N 培養(yǎng)液中復制三次,子代中不含 15N 的 DNA 與含 15N 的 DNA 數(shù)量之比

B.黃色圓粒豌豆(YyRr)與黃色圓粒豌豆(YyRR)雜交子代的性狀分離之比

C.酵母菌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同時吸入 O2的量與兩者產生的 CO2總量之比

D.動物的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第二極體與卵細胞的數(shù)目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圖甲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結構圖,圖乙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示意圖.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甲中屬于次級消費者的生物有人、蟾蜍、蛇、貓頭鷹.
(2)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鼠種群密度時,在2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40只鼠,第二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記的是15只,則該鼠的種群密度是40 只/hm2.若標記的鼠有部分被捕食掉,則會導致鼠種 群密度的估算結果偏高(“偏高”或“偏低”).
(3)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陽能.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frac{1}{4}$調整到$\frac{3}{4}$,從理論上分析,改變取食比例后,若蛇種群密度變化不大,人比原來從該食物網中獲取的能量將增加.(增加、不變或減少)
(4)圖乙中,碳元素主要由B通過光合作用過程進入A.碳元素在A、C、D之間以含碳有機物形式傳遞.圖乙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未在圖甲中體現(xiàn)的是B、D(填字母).
(5)給牧草施加32P標記的復合肥后,檢測32P在食草昆蟲和蟾蜍體內的放射性強度,結果見圖丙. 圖中曲線Ⅱ表示蟾蜍體內的放射性強度.若實驗再增加對蛇體內放射性強度的檢測,則 其達到最高峰時的強度應高于(“高于”或“低于”)曲線Ⅱ的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一個池塘中含有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分解者.其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能量為a.流入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為b、c、d,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依次是e、f、g.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第二營養(yǎng)級到第三營養(yǎng)級的傳遞效率為$\frac{c}{b+e}$×100%
B.能量大小關系為a>b+c+d
C.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D.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總能量為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關于營養(yǎng)物質轉換的問題
圖示人體3種組織細胞中三類營養(yǎng)物質轉換的部分途徑(數(shù)字表示過程,字母表示物質),據圖回答:

(1)圖中代表肝細胞的是細胞Ⅰ,物質B為二碳化合物(C2),過程⑥表示脫氨基作用.
(2)過程①-⑥中,釋放能量較多的兩個過程是③和④,能促進細胞Ⅰ內④⑤過程的激素有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寫出兩種).
(3)簡述在較長時間饑餓條件下,人體肌肉細胞獲得能量的途徑:①肌糖原分解產生和由肝細胞、脂肪細胞產生并進入肌肉細胞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產生大量能量,釋放熱能;②脂肪和氨基酸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使生態(tài)系統(tǒng)成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圖l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2)生產者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石,因為其可將太陽(光)能轉變?yōu)閺亩黄渌锢,生產者都是自養(yǎng)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
(3)分解者能將遺體、糞便(排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這些無機物又會被生產者利用,如果沒有分解者,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崩饋.
(4)請在圖2中標出箭頭,用以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有關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下丘腦不能將滲透壓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傳導至大腦皮層
B.如果某人的體溫長時間恒定在38.5℃,則其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C.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都是調節(jié)生命活動的基本方式
D.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能夠抑制胰島B細胞的分泌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分離純化大腸桿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下列有關這兩種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均將大腸桿菌接種在固體培養(yǎng)基的表面
B.獲得的每個菌落均是由一個細菌繁殖而來的子細胞群
C.都應在火焰附近進行操作,以防止雜菌污染
D.稀釋分散菌種的原理不同,均能達到分離純化大腸桿菌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關于生物變異與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秋水仙素處理不同生長發(fā)育時期的單倍體均能得到純合子
B.用基因工程技術構建抗蟲棉的過程實現(xiàn)了蘇云金芽孢桿菌與棉花的共同進化
C.飼養(yǎng)金魚過程中的人工選擇會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D.基因突變、基因重組與染色體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故它們都能遺傳給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