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5.如圖為細胞中某種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和釋放的局部圖示.下列與此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該過程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B.參與此過程的細胞器是細胞核、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C.可以用14C標記氨基酸,示蹤該蛋白的分泌過程
D.該圖不能用來表示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索的過程.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和分泌過程,即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粗加工→內質網“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整個過程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解答 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和釋放屬于胞吐作用,其間涉及囊泡膜和細胞膜融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流動性,A正確;
B、根據試題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參與此過程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細胞核不是細胞器,B錯誤;
C、氨基酸的組成元素是C、H、O、N,可以用14C標記氨基酸,示蹤該蛋白的分泌過程,C正確;
D、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索術語分泌蛋白,可以用該圖表示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索的過程.D錯誤.
故選:BD.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膜的結構特點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的綜合理解運用,并把握知識點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人類發(fā)生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變,其突變的方式是基因內( �。�
A.氨基酸替換B.堿基對替換C.堿基對增添D.堿基對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通過以下四個材料,請分析判斷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材料一:19世紀末,歐文頓(E.Overton)注意到脂溶性的化合物通過細胞膜的速度比非脂溶性的化合物快.
材料二:1925年,荷蘭科學家發(fā)現(xiàn),紅細胞膜所含的脂質若鋪展成單分子層的話,其面積等于細胞表面積的兩倍.
材料三:通過表面張力的實驗發(fā)現(xiàn),細胞的表面張力比水與油之間的表面張力要小得多.有人在脂肪與水的模型中加入極少量的蛋白質,結果表面張力就降低了很多.
材料四:取兩種不同的海綿動物,使其細胞分散成單個的,然后摻在一起混合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只有同種的細胞才結合.
A.材料一說明細胞膜之中含有脂質
B.材料二說明脂質分子在細胞膜上以雙分子層的形式排列
C.材料三說明細胞膜不是單純由脂質構成的,可能還含有蛋白質
D.材料四說明細胞間的識別與糖蛋白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圓明園遺址公園是距離北京市中心最簡單、較為完善的濕地生態(tài)景觀.這里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沉水植物(多種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蘆葦?shù)龋┖完懮参铮€生活著以蝗蟲為主的多種昆蟲.水中有螺、沼奸、魚類.此外還有蛙、蛇、鷺、野鴨以及野化的家貓等動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圓明園遺址公園中的沉水植物生長于水域的中央區(qū)域,挺水植物生長于近岸的淺水,陸生植物分布于離岸較遠處,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
(2)對動物類群進行解剖分析時,發(fā)現(xiàn)各類動物的消化道內容物如表(√表示有此類殘骸)
動物
類群
消化道內容物
植物昆蟲沼蝦魚類野化的家貓
蝗蟲
沼蝦
魚類
野化的家貓
①表中所含內容,與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缺乏的成分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②圓明園遺址公園中處于第二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蝗蟲、螺、沼蝦、魚類,魚類與螺之間的種間關系為競爭和捕食.
③若用大量的殺蟲劑消滅蝗蟲等害蟲,不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結構的穩(wěn)定因為蝗蟲等害蟲是食物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3)近年來,圓明園遺址公園為了改善水系景觀,有計劃的清除多種野生植物,擴大荷花等幾種觀賞植物的種植面積,此舉對圓明園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是生物多樣性下降,自我調節(jié)能力降低,抵抗力穩(wěn)定性降低.
(4)圓明園是北京市金線側褶蛙的唯一產區(qū),為探究這一物種在該地區(qū)的種群密度,對其進行了取樣研究,第一次捕獲120只,記錄并做標記后釋放,兩周后,再次捕獲的100只中有15只帶有此標記,此環(huán)境中大約有金線側褶蛙8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二倍體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紅色、粉紅色四種,由兩對基因(A、a和B、b)控制,花瓣顏色的形成原理如下圖所示.研究人員將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給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現(xiàn)為紅花,然后讓F1進行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問題:

(1)基因A和a不同的根本原因兩者的脫氧核苷酸(或堿基)序列不同.
(2)F1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
(3)有人認為A、a和B、b基因是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也有人認為A、a和B、b基因分別在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①若A、a和B、b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2中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白花:紫花:紅花:粉紅花=4:3:6:3.如果從減數(shù)分裂的角度看,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②若A、a和B、b基因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不考慮交叉互換及突變).則F2中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紫色:紅色:白色=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如圖表示培養(yǎng)和純化X細菌的部分操作步驟,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步驟①操作時,倒好平板后應立即將其倒置,防止水蒸氣落在培養(yǎng)基上造成污染
B.步驟②接種環(huán)和試管口應先在火焰上灼燒,接種環(huán)冷卻后再放入試管中蘸取菌液
C.步驟③沿多個方向劃線,使接種物逐漸稀釋,培養(yǎng)后可根據出現(xiàn)的單個菌落計數(shù)
D.步驟④是將培養(yǎng)皿放在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所得到的都是X細菌的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是生物體內常見的一些發(fā)生在膜結構上的生命活動過程,請分析下列說法其中描述較為科學的是(  )
A.過程①一般發(fā)生在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的過程中,同時伴隨Na+的內流而植物體一般沒有該過程
B.過程②一般發(fā)生在幼嫩的植物細胞和植物的分生組織中,圖中反應場所為高爾基體膜
C.過程③發(fā)生在葉綠體內膜上,其中紅光促進該反應發(fā)生的速度要大于其余單色光
D.過程④是真核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必要階段,蛔蟲能進行此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組成細胞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中能轉運氨基酸的化合物都是蛋白質
B.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膽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組成的
C.細胞中的核酸與脂質的組成元素相同,均為C、H、O、N、P
D.細胞中存在的糖類并不都是能源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有關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自然選擇通過直接作用于個體的表現(xiàn)型,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B.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C.新物種大都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xiàn)生殖隔離而形成的
D.共同進化是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