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9.如圖表示細胞工程的流程圖(a、b表示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圖示為動物細胞融合的過程,則a特有的誘導劑是滅活的病毒.以動物細胞融合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雜交瘤技術為制造單克隆抗體開辟了新途徑,通過把能產生抗體的B淋巴(漿)細胞與能在體外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得到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產生專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2)若圖示為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則在甲、乙融合之前,需要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填工具酶)制備原生質體.這項工程的意義是克服有性雜交遠緣不親合障礙,擴大親本組合的范圍.
(3)由甲乙融合得到丙細胞的基本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

分析 一、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
1、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就是將不同種的植物體細胞原生質體在一定條件下融合成雜種細胞,并把雜種細胞培育成完整植物體的技術.
2、過程:

(1)誘導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離心、振動、電刺激等.化學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為誘導劑.
(2)細胞融合完成的標志是新的細胞壁的生成.
(3)植物體細胞雜交的終點是培育成雜種植株,而不是形成雜種細胞就結束.
(4)雜種植株的特征:具備兩種植物的遺傳特征,原因是雜種植株中含有兩種植物的遺傳物質.
3、意義:克服了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二、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體內,使其發(fā)生免疫,小鼠體內產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細胞.利用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將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的兩次篩選:第一次篩選:利用特定選擇培養(yǎng)基篩選,獲得雜交瘤細胞,即AB型細胞(A為B淋巴細胞,B為骨髓瘤細胞),不需要A、B、AA、BB型細胞.第二次篩選: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體雜交法篩選,獲得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解答 解:(1)若圖示為動物細胞融合的過程,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特有的方式是用滅活的病毒誘導.漿細胞產生抗體.制備單克隆抗體過程中,將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漿)細胞與骨髓瘤細胞,在體外進行融合和篩選后,得到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產生專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2)若圖示為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則在甲、乙融合之前,需要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這項工程的意義是克服有性雜交遠緣不親合障礙,擴大親本組合的范圍.
(3)細胞融合的結構基礎是細胞膜的流動性.
故答案為:
(1)滅活的病毒   B淋巴(漿 )   骨髓瘤
(2)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原生質體    克服有性雜交遠緣不親合障礙,擴大親本組合的范圍
(3)細胞膜的流動性

點評 本題以細胞融合圖,考查了植物細胞融合、動物細胞融合和制備單克隆抗體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植物體細胞雜交的具體過程及優(yōu)點、動物細胞融合和制備單克隆抗體的具體過程和原理.能準確判斷圖中各過程的名稱.需要注意的是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中需要用酶去除細胞壁,制備原生質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有關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種群密度
B.年齡組成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變化
C.種群內個體數以穩(wěn)定速度增加的種群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
D.常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蚯蚓的種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表為人體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據,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成分/(mol•L-1Na+K+Ca2+Mg2+Cl-有機酸蛋白質
1425.02.51.5103.36.016.0
1474.01.251.0114.07.51.0
101402.510.3525-47
A.②屬于血漿,其滲透壓大小主要與血漿中無機鹽及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B.③屬于組織液,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導致③增多
C.④屬于細胞內液,因為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K+
D.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①的理化性質是穩(wěn)定不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有關內環(huán)境組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組織液中Cl-濃度影響細胞外液滲透壓
B.血漿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紅蛋白水解
C.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強免疫功能
D.血漿、組織液可以相互轉化,理化性質相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科學家用小鼠骨髓瘤細胞與經過免疫的B淋巴細胞融合得到雜交瘤細胞.下列對于雜交瘤細胞及過程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可分泌特異性抗體B.高度分化,不能增殖
C.具有雙親細胞的遺傳物質D.上述過程為細胞融合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環(huán)境雌激素(EEs)影響動物和人類的性腺發(fā)育.斑馬魚在EEs的誘導下,會表達出卵黃蛋白原(vtg).已知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能使斑馬魚發(fā)光,欲獲得能檢測水中是否含有EEs的轉基因斑馬魚,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將EEs基因的啟動子與GFP基因重組B.將vtg基因的啟動子與GFP基因重組
C.將GFP基因的啟動子與GFP基因重組D.將GFP基因的啟動子與vtg基因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一定能改變生物的表現型B.基因突變多數是有利的
C.基因突變是隨機發(fā)生的、不定向的D.突變的基因一定能傳遞給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是顯微鏡下觀測到的同一個洋蔥表皮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過程中的鏡像變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結構①②③④構成原生質層B.視野中呈現紫色的部位是③
C.Y時結構⑤中的自由水顯著減少D.⑥空間大小與外界溶液濃度呈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表中根據實驗目的,所選用的試劑與預期的實驗結果正確的是( 。
實驗目的試劑預期的實驗結果
A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醋酸洋紅染色體被染成紫紅色
B檢測植物組織中的脂肪雙縮脲試劑脂肪顆粒被染成紅色
C檢測植物組織中的葡萄糖甲基綠葡萄糖與甲基綠作用,生成綠色沉淀
D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斐林試劑
吡羅紅
斐林試劑將DNA染成綠色,吡羅紅將RNA染成紅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