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肺炎雙球菌體外轉(zhuǎn)化實驗與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比較
肺炎雙球菌體外轉(zhuǎn)化實驗 |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 ||
不同點 | 方法不同 | 直接分離:分離S型細菌的DNA、多糖、蛋白質(zhì)等,分別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 | 同位素標記:分別用32P和35S標記DNA和蛋白質(zhì) |
結論不同 |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蛋白 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 |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不能證明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因蛋白質(zhì)沒有進入細菌體內(nèi)) | |
相同點 | ①均使DNA和蛋白質(zhì)區(qū)分開,單獨處理,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 ②都遵循了對照原則; ③都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但都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
解答 解:(1)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雙球菌的轉(zhuǎn)化實驗得出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zhuǎn)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zhuǎn)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以肺炎雙球菌為實驗材料得出的結論是DNA是遺傳物質(zhì),肺炎雙球菌屬于原核生物,具有的細胞器只有核糖體.
(2)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采用了同位素標記法(同位素示蹤法)的實驗方法.實驗思路是 設法將DNA和蛋白質(zhì)分開,單獨、直接的去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噬菌體只能寄生于活細胞中才能生存,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內(nèi),上清液中只含噬菌體蛋白質(zhì)外殼,要獲得實驗可用的噬菌體,需先培養(yǎng)出含有32P、35S的大腸桿菌(同位素標記的大腸桿菌或細菌),因為該實驗與艾弗里的實驗具有的共同.
(3)1953年,科學家沃森和克里克共同發(fā)現(xiàn)了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間結構,即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并建立了DNA的物理模型,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連接而成.
故答案為:
(1)轉(zhuǎn)化因子(或使R型菌轉(zhuǎn)化的物質(zhì)或使R型菌轉(zhuǎn)化的因子) 核糖體 DNA
(2)同位素標記法 32P、35S的大腸桿菌(同位素標記的大腸桿菌或細菌)
噬菌體只能寄生于活細胞中才能生存 設法將DNA和蛋白質(zhì)分開,單獨、直接的去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
(3)規(guī)則的雙螺旋 物理 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連接
點評 考查格里菲思的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只提出“S型細菌體內(nèi)有轉(zhuǎn)化因子”,并沒有具體證明哪種物質(zhì)是遺傳物質(zhì),最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是艾弗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結論:DNA是遺傳物質(zhì).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中性粒細胞對病原體的吞噬 | B. | 血漿蛋白對病原體的破壞 | ||
C. | 皮膚油脂對細菌的抑制作用 | D. | 抗體對毒素的中和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分組 | 甲 | 乙 | 丙 |
預處理 | 不做處理 | 將丁的皮膚小片移植到乙體表上,兩周后,皮膚片脫落 | 切除胸腺 |
A. | 甲、乙體表的丁皮膚都脫落,丙上的存活 | |
B. | 再次移植的皮膚片最易脫落的是甲,最易存活的是丙 | |
C. | 兩周后再移植丁皮膚,乙體內(nèi)發(fā)生二次免疫反應 | |
D. | 甲和丙比較,說明對異體皮膚的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細胞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江西校級模擬)下列關于人體生命活動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免疫系統(tǒng)既是機體的防御系統(tǒng),也是維持穩(wěn)態(tài)的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
B.短期記憶與大腦皮層下海馬區(qū)有關,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C.抗體不能進入宿主細胞,但病毒可能侵入機體細胞
D.激素經(jīng)靶細胞接受后仍可作信號分子作用于另一靶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蔗糖溶液的濃度(%) | 馬鈴薯質(zhì)量的變化(%) |
5 | +7 |
10 | +3 |
15 | +1 |
20 | -6 |
25 | -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