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在培養(yǎng)皿底部鋪上棉花并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種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實驗過程與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裝置 | 場所 | 溫度 | 棉花狀態(tài) | 數日后的現象 |
甲 乙 丙 丁 | 日光 日光 黑暗 黑暗 | 23℃ 23℃ 23℃ 23℃ | 潮濕 干燥 潮濕 干燥 | 全部發(fā)芽 沒有發(fā)芽 全部發(fā)芽 沒有發(fā)芽 |
A、該實驗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溫度和水分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B、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光照、溫度和水分,因變量為種子是否萌發(fā)。
C、該實驗選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為實驗材料屬于對無關變量的控制
D、該實驗的結論是:種子萌發(fā)只與光照和水分有關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四川省高三上學期一診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為部分人體細胞的生命歷程。Ⅰ—Ⅳ代表細胞的生命現象,細胞1具有水分減少,代謝減慢的特征,細胞2可以無限增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Ⅰ—Ⅳ過程中,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的是Ⅰ、Ⅳ
B.成體干細胞能夠分化成漿細胞、肝細胞等,體現了細胞核的全能性
C.細胞2與正常肝細胞相比, 代謝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效應T細胞作用于細胞1和細胞2使其壞死,此過程屬于細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青海省西寧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甲是某高等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圖乙是該動物體內5個不同分裂時期細胞圖。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②上的 在細胞互相識別時起重要作用。K+在進入甲細胞時,需要消耗[ ] 提供的能量。
(2)在乙圖中:A細胞內有 條染色體,B細胞內有 個DNA分子 ,C細胞內有 條姐妹染色單體,乙圖中代表減數分裂的細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青海省西寧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動物細胞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細胞融合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
C.ATP為CO2分子通過細胞膜提供能量
D.細胞膜上的大多數蛋白質是可以運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遼寧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調查小組的同學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種群數量的變化圖,據此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第1~5年間種群呈“J”型增長
B.第20~30年間種群增長率為0
C.到30年時種群的數量最大
D.第15~20年間種群數量不斷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12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細胞中所含的染色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a含有2個染色體組,圖b含有3個染色體組
B.如果圖b表示體細胞,則圖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體
C.如果圖c代表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的生物的體細胞,則該生物一定是二倍體
D.圖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細胞發(fā)育而成的,是單倍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12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物實驗原理、方法或結果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活動中,需保持細胞的活體狀態(tài)
B.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吸取培養(yǎng)液制臨時裝片前要將試管靜置后才能取樣
C.觀察DNA和RNA的分布實驗中HCl的的作用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和使染色體分解
D.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時,加少量CaCO3是為防止研磨時葉綠素被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12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糖類和脂質是細胞中兩種重要的有機物,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膜上的脂質包括磷脂、膽固醇等
B.糖類中的淀粉、纖維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縮合而成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質量相同的糖類和脂肪被徹底分解時,糖類耗氧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重慶市高二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關于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A.核膜為雙層膜,外膜的外表面附著有很多核糖體
B.核仁和核糖體的形成無關
C.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中心
D.核孔是包括DNA在內的大分子物質任意通過的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