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將一枝伊樂藻浸在加有適宜培養(yǎng)液的大試管中,以白熾燈作為光源,移動白熾燈調節(jié)其與大試管的距離,分別在10℃、20℃和30℃下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不同距離下單位時間釋放的氣泡數(shù)目,結果如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

該實驗研究的是光照強度和溫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

B.

A點和C點的限制因素分別為溫度和光照強度

C.

B點條件下伊樂藻能進行光合作用

D.

若在缺鎂的培養(yǎng)液中進行此實驗則B點向右移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植物甲、乙是兩種瀕危藥用植物(二倍體)。請按要求回答問題:

(1)以植物甲、乙的莖尖和葉片為材料,通過組織培養(yǎng)獲得了再生植株,解決了自然繁殖率低的問題。這表明植物細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由葉片等材料形成的愈傷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

(2)植物乙自然結實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發(fā)后多數(shù)花粉管不能伸長。為了探索生長素對植物乙花粉管伸長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課外實驗,得到下表結果:

生長素濃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長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06重慶卷)(21分)植物甲、乙是兩種瀕危藥用植物(二倍體)。請按要求回答問題:

(1)以植物甲、乙的莖尖和葉片為材料,通過組織培養(yǎng)獲得了再生植株,解決了自然繁殖率低的問題。這表明植物細胞具有__________。由葉片等材料形成的愈傷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圖1和圖2分別是植物甲、乙的萌發(fā)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圖。

圖1 植物甲的萌發(fā)花粉粒                        圖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離珠被細胞的原生質體時,通常使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破除細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質。如果將圖1中的1個精子與圖2中的1個_______細胞或2個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體植株。用適當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該三倍體植株的幼苗,可能獲得藥用成分較高的六倍體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結實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發(fā)后多數(shù)花粉管不能伸長。為探究生長素對植物乙花粉管伸長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課外實驗,得到下表結果:

生長素濃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長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請結合表中數(shù)據(jù)對實驗結果進行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06重慶卷)(21分)植物甲、乙是兩種瀕危藥用植物(二倍體)。請按要求回答問題:

(1)以植物甲、乙的莖尖和葉片為材料,通過組織培養(yǎng)獲得了再生植株,解決了自然繁殖率低的問題。這表明植物細胞具有__________。由葉片等材料形成的愈傷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圖1和圖2分別是植物甲、乙的萌發(fā)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圖。

             圖1 植物甲的萌發(fā)花粉粒                             圖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離珠被細胞的原生質體時,通常使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破除細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質。如果將圖1中的1個精子與圖2中的1個_______細胞或2個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體植株。用適當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該三倍體植株的幼苗,可能獲得藥用成分較高的六倍體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結實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發(fā)后多數(shù)花粉管不能伸長。為探究生長素對植物乙花粉管伸長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課外實驗,得到下表結果:

生長素濃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長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請結合表中數(shù)據(jù)對實驗結果進行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啟東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6分)為探究pH值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
①取三支試管,編號甲、乙、丙,分別加入2mL稀釋的唾液。
②在甲試管中加入1mL 10%的鹽酸溶液,在乙試管中加入1mL 10% 的NaOH溶液,在丙試管中加入1mL蒸餾水。
③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mL 2%的淀粉溶液,振蕩搖勻,放入37℃溫水中水浴10min。
④在三支試管中,分別注入現(xiàn)混的斐林試劑1mL,并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水浴約2min,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根據(jù)以上實驗步驟,分析回答:
(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設置丙組的實驗目的是                        
(3)步驟③中選擇37℃恒溫水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預期甲、乙、丙三支試管中顏色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廣東英德2010屆高考生物考前熱身試題 題型:綜合題

植物甲、乙是兩種瀕危藥用植物(二倍體)。請按要求回答問題:

(1)以植物甲、乙的莖尖和葉片為材料,通過組織培養(yǎng)獲得了再生植株,解決了自然繁殖率低的問題。這表明植物細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由葉片等材料形成的愈傷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

(2)植物乙自然結實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發(fā)后多數(shù)花粉管不能伸長。為了探索生長素對植物乙花粉管伸長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課外實驗,得到下表結果:

生長素濃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長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請結合表中數(shù)據(jù)對實驗結果進行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