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經過一段時間的保溫、攪拌、離心后發(fā)現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對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確解釋是

A.T2噬菌體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B.離心速度太快,較重的T2噬菌體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經攪拌與離心后還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體吸附在大腸桿菌上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質進入大腸桿菌內

 

【答案】

C

【解析】

試題分析: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外殼吸附在大腸桿菌表面,DNA注入到大腸桿菌內,通過攪拌、離心,上清液中僅含T2噬菌體的外殼,下層是大腸桿菌,噬菌體的外殼和大腸桿菌分離。如果攪拌、離心后,仍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體吸附在大腸桿菌上,則會導致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而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

考點: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點評:本題較抽象,意在提升學生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赫爾希和蔡斯分別用35S和32P標記T2噬菌

體的蛋白質和DNA,參照右圖判斷下列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圖是噬菌體感染實驗示意圖,先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接著用攪拌器攪拌使細胞外的噬體外殼與細菌分離,離心并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據此回答問題

         (1)在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中,1944年__________在格里菲斯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找出了導致細菌轉化的“轉化因子”,1952年___________則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他們的實驗中共同、核心的設計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結果:

        ①用35S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后,上清液的放射性________(很高或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__________(很高或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有無檢測到35S _______(有或無)。

        ②用32P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后,上清液的放射性__________(很高或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_________(很高或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有無檢測到32P________(有或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optgroup id="qj6wt"><div id="qj6wt"></div></optgroup>

        <noscript id="qj6wt"><div id="qj6wt"><center id="qj6wt"></center></div></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