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究楊樹對干早的耐受性,進行了水分脅迫對其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和胞間C02濃度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圖。(說明:水分脅迫指杭物水分散失超過水分吸收,使植物組織含水量下降,正常代謝失調的現(xiàn)象)請回答:
(1)水分脅迫下,楊樹幼苗根細胞通過____________失水,導致其光飽和點______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
(2)處理2.75小時時,重度脅迫條件下,該植物葉肉細胞產生ATP的場所有____________。
(3)在重度脅迫后期,氣孔導度降低,胞間CO2濃度升高?赡茉蚴牵
①光合產物的____________變慢,導致細胞內光合產物積累。
②水分虧缺導致____________(結構)破壞,從而直接影響光反應。
(4)下圖為在一定溫度和最適光照強度下,測得甲、乙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隨環(huán)境中CO2濃度的變化情況,相關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____
A.當CO2濃度短時間內由b點上升到d點時,甲植物細胞的葉綠體內,C3的含量降低
B.當CO2吸收量為c時,植物甲與植物乙合成有機物的量多
C.乙植物比甲植物對CO2濃度更敏感
D.適當降低光照強度,d點將向左移動
(5)下圖是探究光照強度對毛水草光合作用影響的實驗裝置圖,將該裝置至于不同光強下得到如下表實驗數(shù)據(jù)(每格對應氣體變化量是10μmol)
光強(μmol·m-2·s-1) | 右側刻度變化(格/h) |
0 | 2 |
50 | 6 |
100 | 12 |
150 | 18 |
200 | 18 |
裝置中水草的呼吸速率是____________μmolO2·s-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在光強100μmol·m-2·s-1時,裝置中水草每小時產生的氧氣量是____________μmol。
(6)科學家利用無土栽培法培養(yǎng)一些名貴花卉,培養(yǎng)液中添加了多種必需化學元素。配方如下,其中花卉根細胞吸收量少的離子是____________,植物缺少某種無機鹽,會明顯影響光合作用對紅光的吸收,該離子是____________
離子 | K+ | Na+ | Mg2+ | Ca2+ | NO3- | H2PO4- | SO42- | Zn2+ |
培養(yǎng)液濃度/mol·L | 1 | 2 | 0.25 | 1 | 2 | 1 | 0.25 | 1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天津市和平區(qū)高二(理)下學期期中質量調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如圖是人體某組織結構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人體內不同部位的液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人體的內環(huán)境是由①②③④組成的
B. 漿細胞分泌的抗體先進入③,再進入④
C. ②中含激素、血紅蛋白、乳酸等物質
D. 血漿中的氧進入組織細胞的途徑是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南省八市高一下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控制某植物花的長度的三對等位基因A與a、C與c對長度的作用相同,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AABBCC和aabbcc花的長度分別為30mm和12mm,二者雜交獲得F1,F(xiàn)1自交得到的子二代中,畫的長度為24mm的植株基因型有
A. 6種 B. 4種 C. 5種 D. 7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天津市紅橋區(qū)高三一模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研究人員已經弄清了青蒿素細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徑(如圖中實線方框內所示),并且發(fā)現(xiàn)酵母細胞也能產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間產物FPP(如圖中虛線方框內所示)。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瘧疾俗稱“打擺子”,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疾病,當瘧原蟲寄生在人體中時,會引起人的免疫反應,使__________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同時B細胞在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細胞,產生抗體。
(2)根據(jù)圖示代謝過程,科學家在培育能產生青蒿素的酵母細胞過程中,要向酵母細胞中導入的基因是_________,具體操作中可利用____________技術檢測轉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3)實驗發(fā)現(xiàn),酵母細胞導入相關基因后,該基因能正常表達,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據(jù)圖解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遼寧省鞍山市高三3月月考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選修3: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I、我國全面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十二年前,33歲的產婦朱女士利用試管嬰兒技術,成功生下一個男孩。2016年3月,朱女士決定生育第二個孩子,醫(yī)院找到當年為她冷凍的“胚胎”,經過檢胎等程序,朱女士已成功懷孕12周。冷凍12年后復蘇、植入,該“凍齡”寶寶將有望成為國內最“老”的寶寶。有意思的是,這個沉睡了12年的“冰寶寶”,跟自己11歲的親哥哥其實是“同齡”。請回答以下相關問題: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產生的卵子太少,醫(yī)生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_____________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發(fā)育。試管嬰兒技術采用了體外受精等技術,精子頂體內含有的_____________能協(xié)助精子穿過卵細胞的_____________,最終進入卵細胞內完成受精作用。
(2)通過胚胎移植技術將冷凍的“胚胎”移入朱女士子宮內,使其繼續(xù)發(fā)育,胚胎移植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睡了12年的“冰寶寶”跟自己11歲的親哥哥其實是“同齡”。二者性別相同的概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II、2015年2月3日,英國議會下院通過一項歷史性法案,允許以醫(yī)學手段培育“三親嬰兒”。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可選用如下技術路線。
(3)為了某些需要,需對胚胎的性別進行鑒定。目前最有效最準確的方法是SRY—PCR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從被測的囊胚中取出幾個____________(填“滋養(yǎng)層”或“內細胞團”)細胞,提取DNA為模板,然后用位于Y染色體上的性別決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作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催化作用下進行PCR擴增;最后與SRY特異性探針出現(xiàn)陽性反應者,胚胎為 ____________性。
(4)三親嬰兒的培育技術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母親的線粒體遺傳病基因傳遞給后代,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母親的紅綠色盲基因傳遞給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遼寧省鞍山市高三3月月考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現(xiàn)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人體下丘腦有體溫調節(jié)中樞,也能感受體溫的變化
B. 基因重組可以產生新的性狀
C. 內環(huán)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D. 同等強度干擾下, 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比沙漠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的速度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測模擬(1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圖1表示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其關系的圖解,其中a~e表示有關物質,A~D表示相關過程.圖2表示最適溫度下植物凈光合作用強度隨C02濃度的變化曲線.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1中a物質為_____,D過程的場所為_____.
(2)圖1所示生理過程中,能夠產生ATP的有_____(填字母).
(3)分析圖2曲線可知,當外界C02濃度處于A點時,植物凈光合速率是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為提高密閉大棚內的作物產量,棚內人工釋放的C02應控制在_____(填圖中字母)點所對應的濃度為宜.
(4)限制圖2中m點凈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主要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測模擬(1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人不小心從高處摔下,到醫(yī)院檢查,下列與確定此人神經中樞受損無關的檢查是
A. 針刺雙腳觀察是否有反應 B. 檢查血細胞的數(shù)量是否有變化
C. 檢査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 要求此人復述醫(yī)生的一段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高考全國統(tǒng)一考試全真模擬試卷(二)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析下圖可知以下結論錯誤的是
A. 刺激a點,表1、2均會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且表2兩次偏轉的時間間隔較長
B. 若A細胞釋放的神經遞質是小分子化合物時,則通過主動運輸方式被釋放并作用于B細胞使其產生興奮或抑制,這體現(xiàn)了細胞膜選擇透過性的功能特點
C. A、B細胞之間利用神經遞質傳遞興奮信號屬于利用化學信息間接傳遞的方式,有膜表面受體參與識別
D. 若表2發(fā)生一次偏轉而表1未檢測到任何偏轉現(xiàn)象,則刺激點可能位于B細胞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