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實驗及顯色結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水浴加熱條件下,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fā)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C.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經(jīng)健那綠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藍綠色的線粒體
D.常溫條件下,脫氧核糖核苷酸與吡羅紅作用呈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細胞數(shù)為多少個?如果觀察到的64個細胞剛好排在視野直徑上,則把物鏡換成同樣倍數(shù)后,可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應為多少個?
A.16個,4個 B.8個,4個 C.4個,8個 D.4個,16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人白細胞干擾素(IFN-α)是一種由人體某些白細胞產生的抗病毒糖蛋白。下圖為IFN-α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機理示意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白細胞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后,將會合成并分泌IFN -α。IFN-α從合成到分泌依次經(jīng)過的細胞結構是 。
(2)IFN-α能夠結合到其他被感染細胞細胞膜上的原因是 。結合后,病毒的增殖受到抑制的機理是 。IFN-α的作用體現(xiàn)了蛋白質具有 功能。
(3)為延長IFN-α的保存時間,可以通過蛋白質工程,對IFN-α進行改造。具體的過程是先設計IFN-α 的,推測出應有的氨基酸序列,再找出相應的 序列,然后通過基因合成或 ,最終生產出符合要求的IFN-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獎。工業(yè)上青蒿素一般從青蒿植株中提取,產量低,價格高;蚬こ碳凹毎こ痰葹榕嘤龈咔噍锼睾康那噍锾峁┝怂悸。科學家先通過紫外線處理大量青蒿幼苗后,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高產植株。通過基因測序發(fā)現(xiàn)該高產植株控制青蒿素合成相關的一種關鍵酶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
(1)提取了高產植株的全部DNA后,要想快速大量獲得該突變基因可以采用PCR技術,該技術的原理是 。
(2)如果用青蒿某個時期mRNA反轉錄產生的雙鏈cDNA片段,用該雙鏈cDNA進行PCR擴增,進行了30個循環(huán)后,理論上可以產生約為__________個DNA分子,該雙鏈與載體連接后儲存在一個受體菌群中,這個受體菌群就叫做青蒿的________________,獲得的cDNA與青蒿細胞中該基因堿基序列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將獲得的突變基因導入普通青蒿之前,先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圖l、2中箭頭表示相關限制酶的酶切位點。請回答下列問題:
用圖中的質粒和外源DNA構建重組質粒,不能使用SmaⅠ切割,原因是___________ ,構建好的重組質粒在其目的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啟動子,啟動子是__________識別結合位點。
(4)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表達出相應蛋白質,應采取 技術。目的基因導入組織細胞后,通過 技術培育出青蒿幼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裝置可用于研究萌發(fā)的小麥種子呼吸方式及其產物(呼吸底物都為糖類),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甲裝置可用于探究細胞呼吸是否產生熱量
B.乙裝置有色液滴不移動,說明種子萌發(fā)只進行需氧呼吸
C.丙裝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
D.3個裝置中的種子都必須進行消毒處理,并設對照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能量流經(jīng)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第二營養(yǎng)級的示意圖(單位:J/cm2·a),據(jù)圖分析,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第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至少為400 J/cm2·a
B. 第二營養(yǎng)級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
C. 能量由第二營養(yǎng)級到第三營養(yǎng)級的傳遞效率是20%
D. 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第三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將生物隨飛船帶入太空,可進行多項科學研究。如植物種子經(jīng)太空返回地面后種植,往往能得到新的變異特性。這種變異的原理是 ,這種育種方式稱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