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主要考查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簡單的幾何性質(zhì)等基礎(chǔ)知識,考查運算求解、推理論證的能力.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焦點為F(1,0).過拋物線在x軸上方的不同兩點A、B,作拋物線的切線AC、BD,與x軸分別交于C、D兩點,且AC與BD交于點M,直線AD與直線BC交于點N.
(1)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2)求證:MN⊥x軸;
(3)若直線MN與x軸的交點恰為F(1,0),求證:直線AB過定點.

【答案】分析:(1)設(shè)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為y2=2px(p>0),利用焦點為F(1,0),可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2)設(shè)A(x1,y1),B(x2,y2),求出切線AC、BD的方程,求得M的橫坐標,求出直線AD、BC的方程,求得N的橫坐標,即可證得結(jié)論;
(3)求得A(x1,y1),B(x2,y2)都滿足方程yy=2(1+x),即直線AB的方程為yy=2(1+x),從而可得結(jié)論.
解答:(1)解:由題意,可設(shè)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為y2=2px(p>0),則,即p=2.
所以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為y2=4x.…(3分)
(2)證明:設(shè)A(x1,y1),B(x2,y2),且y1>0,y2>0.
由y2=4x(y>0),得y=2,所以y′=
所以切線AC的方程為y-y1=(x-x1),即y-y1=(x-x1).
整理,得yy1=2(x+x1),①且C點坐標為(-x1,0).
同理得切線BD的方程為yy2=2(x+x2),②且D點坐標為(-x2,0).
由①②消去y,得
又直線AD的方程為,③
直線BC的方程為.  ④
由③④消去y,得
所以xM=xN,即MN⊥x軸.
(3)證明:由題意,設(shè)M(1,y),代入(1)中的①②,得yy1=2(1+x1),yy2=2(1+x2).
所以A(x1,y1),B(x2,y2)都滿足方程yy=2(1+x).
所以直線AB的方程為yy=2(1+x).
故直線AB過定點(-1,0).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簡單的幾何性質(zhì)等基礎(chǔ)知識,考查運算求解、推理論證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江蘇一模)本題主要考查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簡單的幾何性質(zhì)等基礎(chǔ)知識,考查運算求解、推理論證的能力.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焦點為F(1,0).過拋物線在x軸上方的不同兩點A、B,作拋物線的切線AC、BD,與x軸分別交于C、D兩點,且AC與BD交于點M,直線AD與直線BC交于點N.
(1)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2)求證:MN⊥x軸;
(3)若直線MN與x軸的交點恰為F(1,0),求證:直線AB過定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本題主要考查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簡單的幾何性質(zhì)等基礎(chǔ)知識,考查運算求解、推理論證的能力.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焦點為F(1,0).過拋物線在x軸上方的不同兩點A、B,作拋物線的切線AC、BD,與x軸分別交于C、D兩點,且AC與BD交于點M,直線AD與直線BC交于點N.
(1)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2)求證:MN⊥x軸;
(3)若直線MN與x軸的交點恰為F(1,0),求證:直線AB過定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2年遼寧省大連市高考數(shù)學壓軸卷 (文科)(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本題主要考查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簡單的幾何性質(zhì)等基礎(chǔ)知識,考查運算求解、推理論證的能力.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焦點為F(1,0).過拋物線在x軸上方的不同兩點A、B,作拋物線的切線AC、BD,與x軸分別交于C、D兩點,且AC與BD交于點M,直線AD與直線BC交于點N.
(1)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2)求證:MN⊥x軸;
(3)若直線MN與x軸的交點恰為F(1,0),求證:直線AB過定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2年江蘇省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調(diào)研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本題主要考查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簡單的幾何性質(zhì)等基礎(chǔ)知識,考查運算求解、推理論證的能力.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焦點為F(1,0).過拋物線在x軸上方的不同兩點A、B,作拋物線的切線AC、BD,與x軸分別交于C、D兩點,且AC與BD交于點M,直線AD與直線BC交于點N.
(1)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2)求證:MN⊥x軸;
(3)若直線MN與x軸的交點恰為F(1,0),求證:直線AB過定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