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ABCD(圖1)中,AB=2,E、F分別是邊AB及BC的中點,將△AED及△DCF折起(如圖2),使A、C點重合于A'點.
(1)證明:A′D⊥EF; 
(2)證明:平面A′FD⊥平面A′ED;
(3)求A′D與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切值.
分析:(1)由折疊前后的角度不變得到A′D⊥A′E,A′D⊥A′F,然后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得到A′D⊥面A′EF,從而得到答案;
(2)要證平面A′FD⊥平面A′ED,只要證明平面A′FD經過面A′ED的一條垂線A′F即可,利用△BEF≌△A′EF得到A′E⊥A′F,結合(1)可證得結論;
(3)先證出面A′OD⊥面DEF,然后找出線面角,通過解直角三角形求解A′D與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答:(1)證明:∵ABCD是正方形,而折疊前后的角度不變,
∴A′D⊥A′E,A′D⊥A′F,
AD⊥AE
AD⊥AF
AE∩AF=A
⇒A′D⊥面A′EF⇒A′D⊥EF;
(2)證明:∵BE=A′E,BF=A′F,EF=EF.
∴△BEF≌△A′EF,
∵∠EBF=90°,
∴A′E⊥A′F,
又由(1)知A′F⊥A′D,
A′D∩A′E=A′.
∴A′F⊥面A′ED⇒面A′FD⊥面A′ED;
(3)解:設BD∩EF=O,則O為EF中點,且EF⊥BD.
EF⊥OA
EF⊥OD
OA∩OD=O
⇒EF⊥面A′OD⇒面A′OD⊥面DEF,
作A′H⊥OD于H,則A′H⊥面DEF,
∴∠A′DH為A′D與面DEF所成的角且等于∠A′DO,
在Rt△A′OD中,A′D=2,AO=BO=
2
2

tan∠ADO=
AO
AD
=
2
4
點評:本題考查了直線與直線處置的判定,考查了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解答該題的關鍵在于明確折疊前后的變量和不變量,是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放置的正方形ABCD,AB=1,A,D分別在x,y軸的正半軸上(含坐標原點)滑動,則
OB
OC
的取值范圍是
[1,2]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邊長為4的正方形ABCD中
(1)點E,F(xiàn)分別是AB,BC的中點,將△AED,△CFD分別沿DE,DF折A起,使A,C兩點重合于點A',求證:面A'DF⊥面A'EF.
(2)當BE=BF=
14
BC時,求三棱錐A'-EFD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臨沂三模)如圖放置的正方形ABCD,AB=1,A,D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含原點)上滑動,則
OC
OB
的最大值是
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3年山東省臨沂市高考數(shù)學三模試卷(理科)(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放置的正方形ABCD,AB=1,A,D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含原點)上滑動,則的最大值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