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雙曲線(a>0,b>0)的上、下頂點分別為A、B,一個焦點為F(0,c)(c>0),兩準線間的距離為1,
|AF|、|AB|、|BF|成等差數(shù)列,過F的直線交雙曲線上支于M、N兩點.
(Ⅰ)求雙曲線的方程;
(Ⅱ)設(shè),問在y軸上是否存在定點P,使?若存在,求出所有這樣的定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I)依題意可分別表示出|AF|,AB和BF|,進而利用三者成等差數(shù)列建立等式求得a和c的關(guān)系,進而利用準線之間的距離求得a和c的另一關(guān)系式聯(lián)立求得a和c,則b可求,進而求得雙曲線的方程.
(Ⅱ)設(shè)出直線MN的方程,先看斜率為0時與雙曲線的方程聯(lián)立可求得M和N的坐標,求得λ進而可求得,進而利用求得,推斷出y軸上所有的點都滿足條件;再看斜率不為0時,直線方程與雙曲線的方程聯(lián)立,利用判別式大于0求得k的范圍,分別表示出,,進而表示出λ,然后表示出利用二者的乘積為0求得關(guān)系式,把λ的表達式代入,整理求得m,即P的坐標,推斷出當MN不與x軸平行時,滿足條件的定點P的坐標為(0,).
解答:解:(I)由已知|AF|=c-a,|AB|=2a,|BF|=c+a,
∴4a=(c-a)+(c+a),即c=2a.
又∵,于是可解得a=1,c=2,b2=c2-a2=3.
∴雙曲線方程為
(II)設(shè)直線MN的方程為y=kx+2,M(x1,y1),N(x2,y2),P(0,m).
①當k=0時,MN的方程為y=2,
于是由可解得M(-3,2),N(3,2),于是λ=1.
∵A(0,1),B(0,-1),∴
,,

由-6×0+(-2)×0=0,知,
即對m∈R,恒成立,
∴此時y軸上所有的點都滿足條件.
②當k≠0時,MN的方程可整理為
于是由消去x,并整理得(1-3k2)y2-4y+3k2+4=0.
∵△=(-4)2-4(1-3k2)(3k2+4)=9k4+9k2>0,
,,

=(-x1,2-y1),=(-x2,y2-m),=(x1,y1-m),=(x2,y2-m),
∴-x1=λx2,2-y1=λ(y2-2),

又∵,
∴0•(x1-λx2)+(-2)[y1-m-λ(y2-m)]=0,
代入得,
整理得2y1y2-(2+m)(y1+y2)+4m=0,
代入得,化簡得6k2-12mk2=0,
∵k≠0,∴
即P(0,).
∴當MN與x軸平行時,y軸上所有的點都滿足條件;
當MN不與x軸平行時,滿足條件的定點P的坐標為(0,).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直線與圓錐曲線的綜合問題.考查了學(xué)生綜合分析問題和基本的運算能力.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雙曲線-=1(a>0,b>0)的右焦點為F,右準線與一條漸近線交于點A,△OAF的面積為(O為原點),則兩條漸近線的夾角為(    )

A.30°             B.45°              C.60°               D.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雙曲線=1(a>0,b>0)的右焦點為F,右準線與一條漸近線交于點A,△OAF的面積為(O為原點),則兩條漸近線的夾角為(    )

A.30°                B.45°                   C.60°                  D.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3-2014學(xué)年人教版高考數(shù)學(xué)文科二輪專題復(fù)習(xí)提分訓(xùn)練24練習(xí)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雙曲線-=1(a>0,b>0)的一條漸近線方程是y=x,它的一個焦點在拋物線y2=24x的準線上,則雙曲線的方程為(  )

(A) -=1 (B) -=1

(C) -=1 (D)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2011學(xué)年江西省高三聯(lián)合考試數(shù)學(xué)文卷 題型:填空題

已知雙曲線a>0,b>0)的左右焦點分別為F1、 F2 ,P 是雙曲線上的一點,且P F1⊥P F2, 的面積為2 ab,則雙曲線的離心率 e=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3屆吉林省高二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理科數(shù)學(xué) 題型:選擇題

已知雙曲線(a>0,b>0)的兩條漸近線均和圓C:x2+y2-6x+5=0相切,且雙曲線的右焦點為圓C的圓心,則該雙曲線的方程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