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PA⊥平面ABCD,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PA=AD=2,M,N分別是AB,PC的中點.
(1)求二面角P-CD-B的大。
(2)求證:平面MND⊥平面PCD;
(3)求點P到平面MND的距離.
分析:(1)根據(jù)PA⊥平面ABCD且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證出CD⊥PD且CD⊥AD,可得∠PDA就是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Rt△PAD中算出∠PDA=45°,即可得到二面角P-CD-B的大;
(2)作出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根據(jù)題中數(shù)據(jù)可得
MN
、
ND
、
PD
的坐標,利用垂直向量數(shù)量積為零的方法算出平面MND、平面PCD的法向量分別為
m
=(-2,-1,1)和
n
=(0,1,1),算出
m
n
=0可得
m
n
,從而得出平面MND⊥平面PCD;
(3)由(2)中求出的平面MND法向量
m
=(-2,-1,1)與向量
PD
=(0,2,-2),利用點到平面的距離公式加以計算即可得到點P到平面MND的距離.
解答:解:(1)∵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CD⊥AD,
∵PA⊥平面ABCD,CD?平面ABCD,∴PA⊥CD,
又∵PD、CD是平面PCD內(nèi)的相交直線,
∴CD⊥平面PCD,∵PD?平面PCD,可得CD⊥PD,
因此,∠PDA就是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
∵Rt△PAD中,PA=AD=2,∴∠PDA=45°,
即二面角P-CD-B的大小為45°;
(2)∵PA⊥平面ABCD,AB⊥AD,∴AB、AD、AP兩兩互相垂直,
如圖所示,分別以AB、AD、AP所在直線為x軸、y軸和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可得A(0,0,0),B(2,0,0),C(2,2,0),D(0,2,0),P(0,0,2),
M(1,0,0),N(1,1,1),
MN
=(0,1,1),
ND
=(-1,1,-1),
PD
=(0,2,-2)
設(shè)
m
=(x,y,z)是平面MND的一個法向量,
可得
m
MN
=y+z=0
m
ND
=-x+y-z=0
,取y=-1,得x=-2,z=1,
m
=(-2,-1,1)是平面MND的一個法向量,同理可得
n
=(0,1,1)是平面PCD的一個法向量,
m
n
=-2×0+(-1)×1+1×1=0,∴
m
n
,
即平面MND的法向量與平面PCD的法向量互相垂直,可得平面MND⊥平面PCD;
(3)由(2)得
m
=(-2,-1,1)是平面MND的一個法向量,
PD
=(0,2,-2),得
PD
m
=0×(-2)+2×(-1)+(-2)×1=-4,
∴點P到平面MND的距離d=
|
PD
m
|
|m|
=
4
4+1+1
=
2
6
3
點評:本題在特殊的四棱錐中證明面面垂直,并求二面角的大小與點到平面的距離,著重考查了利用空間向量研究平面與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定義及求法和點到平面的距離等知識,屬于中檔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PA⊥平面AC,四邊形ABCD是矩形,E、F分別是AB、PD的中點.
(Ⅰ)求證:AF∥平面PCE;
(Ⅱ)若二面角P-CD-B為45°,AD=2,CD=3,求點F到平面PCE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PA⊥平面ABC,AC⊥BC,AB=2,BC=
2
,PB=
6

(1)證明:面PAC⊥平面PBC
(2)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
(3)求點A到平面PBC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0•天津模擬)如圖,PA⊥平面ABCD,ABCD是矩形,PA=AB=1,PD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30°,點
F是PB的中點,點E在邊BC上移動,
(Ⅰ)當點E為BC的中點時,試判斷EF與平面PAC的位置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Ⅱ)證明:無論點E在邊BC的何處,都有PE⊥AF;
(Ⅲ)當BE等于何值時,二面角P-DE-A的大小為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PA⊥平面ABCD,四邊形ABCD是矩形,PA=AB=1,PD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30°,點F是PB的中點,點E在邊BC上移動.
(1)當點E為BC的中點時,試判斷EF與平面PAC的位置關(guān)系,并求出EF到平面PAC的距離;
(2)命題:“不論點E在邊BC上何處,都有PE⊥AF”,是否成立,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