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所示,一正方體木塊A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擱有一塊質量均勻分布的薄木板BC,其一端C固定在墻壁的轉軸上,木板可繞豎直面轉動,現恰好呈水平位置,今對木塊施一水平推力,使其由B向C勻速移動,在這一過程中,木塊對木板支持力的力矩M和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大。 )

A.M變小,f變小
B.M變小,f不變
C.M不變,f變大
D.M不變,f不變
【答案】分析:以桿為研究對象,以C為轉軸,分析桿受力:桿受重力G和木塊A對它的支持力FN,由力矩平衡條件知G?L=FN?l=M.(桿長為L,FN的力臂為l)在A逐漸向右移動的過程中,根據支持力對軸C的力臂L逐漸減小,即可判斷出木塊對木板支持力的力矩M如何變化,并可知FN的變化.由此可知,木塊和木板間的摩擦力如何變化.
解答:解:設BC長為L,以C為轉軸,桿(除C點外)受重力G和C對它的支持力FN,由力矩平衡條件知G?L=FN?l=M,l是FN的力臂,G、L不變,故知在A逐漸向右移動的過程中,木塊對木板支持力的力矩M不變.由于支持力對軸C的力臂l逐漸減小,則支持力FN逐漸增大,木塊所受的摩擦力f=μFN,μ不變,則f逐漸增大.
故C
點評:此題考查了平衡力知識以及物體狀態(tài)與受力情況的聯系;結合物體狀態(tài)可推斷出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然后找出平衡力中的具體的力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物體質量一定時,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實驗.
①用游標卡尺測出正方體墊木a的邊長l,如圖乙所示,則l=
 
cm;
精英家教網
②首先不掛鉤碼,前后反復移動墊木,使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上的點
 
時,摩擦力就平衡好了.然后細繩繞過滑輪掛上鉤碼,打出紙帶,求出相應的加速度.改變鉤碼數量,重做幾次.最后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拉力(鉤碼重力)的關系.
③實驗中鉤碼重力大于繩子拉力,鉤碼重力越大,誤差越大.請你在不增減實驗器材的條件下提出一個方法克服上述不足.
你的方法是
 

(2)小明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同時測電阻R0的阻值、電源的電動勢E及內阻r.
精英家教網
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按圖甲電路圖將圖乙實驗連接圖補充完整.
②閉合電鍵S,移動滑動觸頭P,用V1、V2和A測得并記錄多組數據.根據數據描出如圖丙所示的M、N兩條U-I直線,則直線N是根據電壓表
 
(填“V1”或“V2”)和電流表A的數據畫得的.
③根據圖象可以求得電阻R0的測量阻值為
 
Ω,電源電動勢E的測量值為
 
V,內電阻r的測量值為
 
Ω.
④要使實驗中測量定值電阻R0的誤差盡可能小,對電流表A的內阻大小的要求是
 
(選填字母代號).
A.盡可能選大一點           B.盡可能選小一點           C.無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教材完全學案 高中物理必修2(配教科版) 教科版 題型:038

面積很大的水池,水深為H,水面上浮著一正方體木塊,木塊邊長為a,密度為水的,質量為m.開始時,木快靜止,如圖所示.現用力F將木塊緩慢地壓到水池底.不計摩擦.求:

(1)從木快剛好完全沒入水中到停止在池底的過程中,池水勢能的改變量.

(2)從開始到木塊剛好完全沒入水的過程中,力F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物體質量一定時,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實驗。

  ①用游標卡尺測出正方體墊木a的邊長l,如圖乙所示,則l=____cm;

②首先不掛鉤碼,前后反復移動墊木,使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上的點___________時,摩擦力就平衡好了。然后細繩繞過滑輪掛上鉤碼,打出紙帶,求出相應的加速度。改變鉤碼數量,重做幾次。最后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拉力(鉤碼重力)的關系。

③實驗中鉤碼重力大于繩子拉力,鉤碼重力越大,誤差越大。請你在不增減實驗器材的條件下提出一個方法克服上述不足。

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廣東茂名一模).(1)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物體質量一定時,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

  實驗。

  ①用游標卡尺測出正方體墊木a的邊長l,如圖乙所示,則l=____cm;

②首先不掛鉤碼,前后反復移動墊木,使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上的點___________時,摩擦力就平衡好了。然后細繩繞過滑輪掛上鉤碼,打出紙帶,求出相應的加速度。改變鉤碼數量,重做幾次。最后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拉力(鉤碼重力)的關系。

③實驗中鉤碼重力大于繩子拉力,鉤碼重力越大,誤差越大。請你在不增減實驗器材的條

件下提出一個方法克服上述不足。

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