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甲、乙兩物體在t=0時刻經(jīng)過同一位置沿x軸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 。
A.甲、乙在t=0到t=1 s之間沿加速度方向相同
B.乙在t=0到t=7 s之間的位移為零
C.甲在t=0到t=4 s之間做單方向直線運動
D.甲、乙在t=6 s時的加速度相同

分析 本題根據(jù)速度時間圖象中速度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圖象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斜率等于物體的加速度進行分析

解答 解:A、在t=0到t=ls之間,甲始終沿正方向運動,而乙先沿負方向運動后沿正方向運動,但加速度方向相同,故A正確;
B、根據(jù)速度圖象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t軸上方的“面積”表示位移是正值,t軸下方的“面積”表示位移是負值,則知在t=0到t=7s之間乙的位移為零.故B正確;
C、在t=4s內,甲的位移為x=4×$\frac{{v}_{0}+2{v}_{0}}{2}$=6v0,乙的位移等于1-4s內的位移,為x=$\frac{1}{2}{v}_{0}$×3=1.5v0,所以在t=4s時甲、乙相距4.5v.故C正確;
D、根據(jù)斜率等于物體的加速度,知甲、乙在t=6s時的加速度方向都沿負方向,方向相同,斜率不同,加速度大小不同.故D錯誤.
故選:ABC

點評 本題關鍵要掌握速度圖象的數(shù)學意義:圖象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斜率等于物體的加速度,來分析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如圖,A、B、C、D、E、F為勻強電場中一個邊長為10cm的正六邊形的六個頂點,A、B、C三點電勢分別為1.0V、2.0V、3.0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D是一條等勢線
B.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為$\frac{20\sqrt{3}}{3}$ V/m
C.電荷量為1.6×10-19 C的正點電荷從E點移到F點,電荷    克服電場力做功為1.6×10-19 J
D.電荷量為1.6×10-19 C的負點電荷從F點移到D點,電荷的電勢能減少4.8×10-19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某同學利用圖甲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小車在均勻長木板上的運動規(guī)律.

(1)在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打出一條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圖乙中所示的是每打5個點所取的計數(shù)點,x1=3.62cm,x4=5.12cm,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為0.50m/s2,第3個計數(shù)點與第2個計數(shù)點的距離(即x2)約為4.62cm.
(2)用該實驗裝置探究ɑ與F、M之間的關系,要用鉤碼(質量m)的重力表示小車所受的細線拉力,需滿足M>>m,滿足此條件做實驗時,得到一系列加速度a與合外力F的對應數(shù)據(jù),畫出a-F關系圖象,如圖丙所示,若不計滑輪摩擦及紙帶阻力的影響,由圖象可知,實驗操作中不當之處為沒有破壞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小車的質量M=1kg;如果實驗時,在小車和鉤碼之間接一個不計質量的微型力傳感器用來測量拉力F,從理論上分析,該實驗圖線的斜率將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為了驗證動能定理,在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所受合外力的條件下,在圖乙紙帶中1、3兩點間對小車用實驗驗證動能定理的表達式為mg(x2+x3)=$\frac{M}{8{t}^{2}}$[(x3+x42-(x1+x22](用題中所涉及數(shù)據(jù)的字母表示,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用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水平的傳送帶以v0=4m/s的速度順時針勻速轉動.傳送帶長為l=19m.某時刻在其左端輕放上一小物塊,5s后傳送帶因故障停止轉動,小物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g取 10m/s2.試通過計算判斷物塊能否到達傳送帶的右端,若不能,請算出離右端最近的距離s,若能,請算出到達右端的速度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圖甲是“研究合外力做功與動能變化的關系”實驗裝置示意圖,已稱量出砂桶質量m、小車質量M,實驗步驟如下:
A.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后面,另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
B.改變木板的傾角,以重力的一個分力平衡小車及紙帶受到的摩擦力;
C.用細線將木板上的小車通過一個定滑輪與懸吊的砂桶相連;
D.接通電源,放開小車,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測出x、x1、x2(如圖乙所示),查得打點周期為T.
(1)判斷重力的一個分力是否已與小車及紙帶受到的摩擦力平衡的直接證據(jù)是紙帶上的點跡間距是否均勻;
(2)探究結果的表達式是$\frac{1}{2}$M($\frac{{x}_{2}}{2T}$)2-$\frac{1}{2}$M($\frac{{x}_{1}}{2T}$)2 (用相應符號表示).
(3)該實驗存在的系統(tǒng)誤差來源于繩對小車的拉力約等于(但并不等于)砂桶的重力,請?zhí)岢鲆粋消除系統(tǒng)誤差的思路:以砂桶和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或用力傳感器測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CD;
A.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先后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合并起來掛在小車的前端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把小車拉到同一位置再釋放.把第1次只掛1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1,第二次掛2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1…橡皮筋對小車做功后而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根據(jù)第四次的紙帶(如圖2所示)求得小車獲得的速度為2.00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若根據(jù)多次測量數(shù)據(jù)畫出的W-v圖象如圖3所示,根據(jù)圖線形狀,可知對W與v的關系符合實際的是圖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在“研究影響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的實驗中,
(1)我們所運用的物理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2)如圖1,充滿電的兩個極板所帶電荷量不變,兩極板正對面積為S,極板間的距離為d,靜電計指針偏角為θ.實驗中,改變電容器的結構,關于可能看到的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保持d不變,減小S,則θ變大
B.保持d不變,減小S,則θ變小
C.保持S不變,增大d,則θ變小
D.保持S不變,增大d,則θ不變
(3)1999年日本原子能公司所屬敦賀灣核電站由于水管破裂導致高輻射冷卻劑外流.在此次事故的檢測中,應用了非電量變化(冷卻劑外泄使管中液面變化)轉移為電信號的自動化檢測技術.圖2展示了這種檢測的原理圖,圖中容器內裝有導電液體,可以看成電容器的一個電極,中間的芯柱可以看成電容器的另一個電極,芯柱外套有絕緣管(塑料或橡皮)作為電介質.電容器的兩個電極分別用導線接在指示器上,指示器上顯示的是電容的大小,我們則可以通過指示器顯示的數(shù)值判斷容器中液面的高低.請你具體判斷:如果指示器示數(shù)增大,容器中液面是升高了(填“升高了”或“降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導電玻璃是制造LCD的主要材料之一.為測量導電玻璃的電阻率,某小組間學選取長度L=25.00cm的圓柱體導電玻璃進行實驗,主要步驟如下,完成下列填空
(1)首先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導電玻璃的直徑,示數(shù)如圖(a) 所示,則直徑d=2.500mm
(2)然后用歐姆表粗測該導電玻璃的電阻R,發(fā)現(xiàn)其電阻約12.0Ω;
(3)為精確測量Rx的阻值,該小組設計了圖〔b〕的實驗電路.可供使用的主要器材有,
器材規(guī)格
電源E電動勢4.5 V,內阻約1Ω
定值電阻R0阻值為20Ω
電壓表V1量程3V,內阻約3kΩ
電壓表V2量程15V,內阻約15kΩ
電流表A1量程200mA,內阻約1.5Ω
電流表A2量程0.6A,內阻約0.5Ω
滑動變阻器R1阻值范圍0~1kΩ
滑動變阻器R2阻值范圍0~20Ω
①圖中電壓表應選用V1:電流表應選用A1;滑動變阻器應選用R2(填器材代號)
②該小組進行了如下操作
a.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將S1撥到位置1,閉合S2,調節(jié)變阻器使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盡可能大,穩(wěn)定后讀出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分別為0.185A 和2.59V;
b.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將S1撥到位置2,調整滑動變阻器使電流表和電壓表
的示數(shù)盡可能大,穩(wěn)定后讀出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分別為0.125A和2.65V:
c.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斷開S2.可求得Rx=12.8Ω.由以上實驗可求得.該導電玻璃電阻率的值ρ=2.51×10-4Ω•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如圖所示,一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鏡ABC,∠A=30°,D點是AC邊的中點,A、D間距為L.一條光線從D點沿平行于AB方向射入棱鏡,光線垂直BC從F點(圖中未畫出)射出.求:
①玻璃的折射率n;
②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c,光線從D點到F點經(jīng)過的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