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通過多次改變單擺擺長L、測量對應(yīng)單擺周期T,得到了如圖所示圖像.若該同學其它操作(包括周期測量)均正確,則她的擺長測量值總是 真實值(填“>”、“<”或“=”),已知圖像斜率為k,則重力加速度g=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濟寧市高二普通班下第二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質(zhì)量不計的活塞把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封閉在上端開口的直立圓筒形氣缸中,活塞上堆放細沙,活塞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在對氣體緩慢加熱,同時不斷去走細沙,使活塞緩慢上升,直到細沙全部取走,則在此過程中( )

A.氣體壓強增大,內(nèi)能可能不變

B.氣體溫度可能不變,氣體對外做功

C.氣體的體積增大,壓強減少,對外不做功

D.氣體對外做功,內(nèi)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省衡陽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在皮帶傳動裝置中,皮帶把物體P勻速帶至高處,在此過程中,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

A.摩擦力對物體做正功 B.摩擦力對物體做負功

C.支持力對物體不做功 D.合外力對物體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天門等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長為R的輕桿一端拴有一個小球,另一端連在光滑的固定軸O上,現(xiàn)在最低點給小球一水平初速度,使小球能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完整圓周運動,不計空氣阻力,則

A.小球通過最高點時的最小速度為

B.若小球通過最高點時速度越大,則桿對小球的作用力越大

C.若小球在最高點的速度大小為,則此時桿對小球作用力向下

D.若小球在最低點的速度大小為,則小球通過最高點時對桿無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天門等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質(zhì)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它在第10s內(nèi)的位移為38m,則其加速度大小為

A.3.8 B.7.6 C.19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天門等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實驗中,某科學探究性小組的同學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并且記錄了實驗中一系列電流表讀數(shù)I及與之對應(yīng)的電阻箱阻值R,小組同學通過巧妙地設(shè)置橫軸和縱軸,描繪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圖線,則在圖乙中縱軸應(yīng)表示 ;若該圖線的斜率為k,橫軸上的截距為m,則電動勢的測量值= ,內(nèi)電阻的測量值= ;若電流表有一定未知內(nèi)阻,則電動勢的測量值 真實值(填“>”、“=”、“<”),內(nèi)阻的測量值 真實值(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天門等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虛線a、b、c代表電場中三個等勢面,相鄰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即=.實線為一帶正電的質(zhì)點(不計重力)僅在電場力作用下通過該區(qū)域時的運動軌跡,M、N是這條軌跡上的兩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三個等勢面中,a的電勢最低

B.帶電質(zhì)點在M點具有的電勢能比在N點具有的電勢能大

C.帶電質(zhì)點通過M點時的動能比通過N點時大

D.帶電質(zhì)點通過M點時的加速度比通過N點時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廣西柳州鐵路一中高一理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虛線為靜電場中的等勢面1?2?3?4,相鄰的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其中等勢面3的電勢為0,一帶正電的點電荷在靜電力的作用下,經(jīng)過a、b點時動能分別為26 eV和5 eV.當此點電荷運動到某一位置,其電勢能變?yōu)? eV時,它的動能應(yīng)為

A.4 eV B.11 eV C.13 eV D.20 e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松原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重為G的木塊在垂直墻壁方向的恒力作用下,沿傾角為37°的墻壁勻速下滑。若F=2G,sin37°=0.6,cos37°=0.8,則( )

A. 木塊受三個力作用

B. 木塊受四個力作用

C. 木塊與墻壁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75

D. 增大F,木塊有可能沿墻壁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