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多選)如圖所示,質量m=0.5 kg、初速度v0=10 m/s的物體,受到一個與初速方向相反的外力F的作用,沿粗糙的水平面滑動,經3 s撤去外力,直到物體停止,整個過程物體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g取10 m/s2,則
A. 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1
B. 0~2 s內F做的功為48 J
C. 0~7 s內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為25 J
D. 0~7 s內物體滑行的總位移為29 m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A、B兩物體在同一水平線上。當A物體被水平拋出的同時,B物體開始自由下落(空氣阻力忽略不計),曲線AC為A物體的運動軌跡,直線BD為B物體的運動軌跡,兩軌跡相交于O點,則兩物體( 。
A. 經O點時速率相等
B. 在O點具有的機械能一定相等
C. 在O點相遇
D. 在O點時重力的功率一定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離水平地面相同高度處,同時將兩小球P、Q以相同的速率分別豎直向下和水平方向拋出,不計空氣阻力,則
A. 兩小球P、Q同時落地
B. 小球P先落地
C. 小球Q先落地
D. 無法比較它們落地先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設地球的質量為M且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當地球運動到D點時,有一質量為m的飛船由靜止開始從D點只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DC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再過兩個月,飛船在C處再次掠過地球上空,假設太陽與地球的萬有引力作用不改變飛船所受恒力F的大小和方向,飛船到地球表面的距離遠小于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則地球與太陽間的萬有引力大小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做“研究平拋物體運動”的實驗中,
(1)引起實驗誤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選)。
A.小球運動時與白紙相接觸
B.確定Oy軸時,沒有用重垂線
C.斜槽不是絕對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D.根據曲線計算平拋運動的初速度時,在曲線上取作計算的點離原點O較近
圖甲是“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裝置圖。
(2)實驗前應對實驗裝置反復調節(jié),直到斜槽末端切線____________。每次讓小球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是為了每次平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乙是正確實驗取得的數據,其中O為拋出點,則此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______________()
(4)在另一次實驗中將白紙換成方格紙,每個格的邊長,通過實驗,記錄了小球在運動途中的三個位置,如圖丙,則該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________;B點的豎直分速度為________。平拋運動的初位置坐標為_______(如圖丙,以O點為原點,水平向右為X軸正方向,豎直向下為Y軸的正方向,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g、100℃的水與1g、100℃的水蒸氣相比較,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分子的平均動能與分子的總動能都相同
B. 分子的平均動能相同,分子的總動能不同
C. 內能相同
D. 1g、100℃的水的內能小于1g、100℃的水蒸氣的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情況下機械能守恒的有:
A. 在空氣中勻速下落的降落傘
B. 在豎直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
C. 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
D. 沿斜面勻速下滑的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2分)如圖所示的p-V圖中,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由狀態(tài)A經過ACB過程至狀態(tài)B,氣體對外做功280J,吸收熱量410 J;氣體又從狀態(tài)B經BDA過程回到狀態(tài)A,這一過程中外界對氣體做功200 J,求:
(1)ACB過程中氣體的內能是增加還是減少?變化量是多少?
(2)BDA過程中氣體是吸熱還是放熱?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相互垂直的固定絕緣光滑擋板PO,QO豎直放置在重力場中,a、b為兩個帶有同種電量的小球(可以近似看成點電荷),當用水平向左作用力F作用于b時,a、b緊靠擋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若稍改變F的大小,使b稍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則當a、b重新處于靜止狀態(tài)后( )
A. a、b間電場力增大 B.作用力F將減小
C.系統(tǒng)重力勢能增加 D.系統(tǒng)的電勢能將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