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8日,月全食帶來的“紅月亮”亮相天空,引起人們對月球的關注。我國發(fā)射的“嫦娥三號”探月衛(wèi)星在環(huán)月圓軌道繞行n圈所用時間為t,如圖所示。已知月球半徑為R,月球表面處重力加速度為g月,引力常量為G.試求:

(1)月球的質(zhì)量M;

(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

(3)“嫦娥三號”衛(wèi)星離月球表面高度h.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浙江省金華市高三考前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頻閃照相是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的照相方法,在同一張相片上記錄運動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如圖所示是小球在豎直方向運動過程中拍攝的頻閃照片,相機的頻閃周期為T, 利用刻度尺測量相片上2、3、4、5 與1 位置之間的距離分別為x1、x2、x3、x4。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在位置1時的速度一定為零

B.小球在2位置的速度大小為

C.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為

D.頻閃照相法可用于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高三5月高考模擬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美國科學家在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們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到兩個黑洞合并時產(chǎn)生的引力波”,愛因斯坦在100年前的預測終被證實。兩個黑洞在合并的過程中,某段時間內(nèi)會圍繞空間某一位置以相同周期做圓周運動,形成“雙星”系統(tǒng)。設其中一個黑洞的線速度大小為v,加速度大小為a,周期為T,兩黑洞的總機械能為E,它們之間的距離為r,不計其他天體的影響,兩黑洞的質(zhì)量不變。下列各圖可能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第二次聯(lián)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處于激發(fā)態(tài)的氫原子放出光子后,核外電子運動的加速度將增大

B.氫原子核外電子從半徑較小的軌道躍遷到半徑較大的軌道時,電子的動能減少,原子總能量增大

C.查德威克發(fā)現(xiàn)了質(zhì)子,盧瑟福發(fā)現(xiàn)了中子

D.天然放射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使人類認識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四地六!备叨碌诙温(lián)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一矩形線框以豎直向上的初速度進入只有一 條水平邊界的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進入磁場后上升一段高度又落下離開磁場,運動中線框只受重力和磁場力,線框在向上、向下經(jīng)過圖中1、2位置時的速率按時間順序依次為v1、v2、v3和v4,則可以確定( 。

A. v1>v2 B. v2<v3 C. v3<v4 D. v4<v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寧夏學益校區(qū)高一下6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三個小球A、B、C分別在離地面不同高度處,同時以相同的速度向左水平拋出,小球A落到D點,DE=EF=FG,不計空氣阻力,從拋出時開始計時,每隔相等的時間間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則關于三小球( )

A. B、C兩球不會落在D點

B. B球落在E點,C球落在F點

C. 三小球離地面的高度AE∶BF∶CG=1∶3∶5

D. 三小球離地面的高度AE∶BF∶CG=1∶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寧夏學益校區(qū)高一下6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質(zhì)點做勻速圓周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a=v2/r知a與r成反比

B.由a=ω2r知a與r成正比

C.由ω=v/r知ω與r成反比

D.由ω=2πn知ω與轉(zhuǎn)速n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寧夏學益校區(qū)高一下6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質(zhì)量相同的A、B兩物體分別從靜止開始落下兩口井甲和乙,已知甲井比乙井深,以地面為零勢能面,則兩物體落到井底時,它們的重力勢能EpA、EpB的關系是( )

A.EpA>EpB B.EpA<EpB C.EpA=EpB D.無法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省高一6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一個電量為+Q的點電荷甲,固定在絕緣水平面上的O點,另一個電量為-q、質(zhì)量為m的點電荷乙從A點以初速度v0.沿它們的連線向甲運動,到B點時速度最小且為v.已知靜電力常量為k,點電荷乙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A、B間距離為L,則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O、B間的距離為

B.從A到B的過程中,電場力對點電荷乙做的功為W=μmgL+ mv02-mv2

C.從A到B的過程中,電場力對點電荷乙做的功為W=μmgL+mv2-mv02

D.從A到B的過程中,兩電荷的電勢能一直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