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某同學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用的擺球密度不均勻,無法確定重心位置,他第一次量得懸線長為l1(不計半徑),測得周期為T1;第二次測得懸線長為l2,測得周期為T2.根據上述數據,g值應為(    )

A.                        B.

C.                          D.

解析:設擺球重心位置到頂部的距離為r,則第一次的擺長為l1+r,第二次的擺長為l2+r

所以,T1=2π,T2=2π

T12=4π2,T22=4π2

聯解得:g=.

答案: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某同學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如果他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B
B
(填序號)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懸掛,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記為50次
(2)某同學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如果擺球密度不均勻,無法確定重心位置,一位同學設計了一個巧妙的方法不計擺球的半徑.具體做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懸線長L1,測得振動周期為T1;第二次量得懸線長L2,測得振動周期為T2,由此可推得重力加速度為g=
4π2(L1-L2)
T
2
1
-
T
2
2
4π2(L1-L2)
T
2
1
-
T
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實驗小組在進行“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已知單擺在擺動過程中的擺角小于5°;在測量單擺的周期時,從單擺運動到最低點開始計時且記數為1,到第n次經過最低點所用的時間內為t;在測量單擺的擺長時,先用毫米刻度尺測得懸掛后的擺線長(從懸點到擺球的最上端)為L,再用游標卡尺測得擺球的直徑為d.
(1)該單擺在擺動過程中的周期為
2t
n-1
2t
n-1

(2)用上述物理量的符號寫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達式g=
(n-1)2π2(2l+d) 
2t2
(n-1)2π2(2l+d) 
2t2

(3)實驗結束后,某同學發(fā)現他測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總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
BD
BD

A.單擺的懸點未固定緊,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增長了
B.把n次擺動的時間誤記為(n+1)次擺動的時間
C.以擺線長作為擺長來計算
D.以擺線長與擺球的直徑之和作為擺長來計算
(4)某同學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用秒表測單擺完成40次全振動的時間如圖所示,則單擺的周期為
2.005
2.005
s.
(5)為了提高實驗精度,在實驗中可改變幾次擺長L并測出相應的周期T,從而得出一組對應的L與T的數據,再以L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將所得數據連成直線,并求得該直線的斜率k.則重力加速度g=
4π2
k
4π2
k
.(用k表示)若根據所得數據連成的直線的延長線沒過坐標原點,而是與縱軸的正半軸相交于一點,則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失誤是
擺長漏加小球半徑
擺長漏加小球半徑
,因此失誤,由圖象求得的重力加速度的g
無影響
無影響
偏大,偏小,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
(1)測擺長時測量結果如圖甲所示(單擺擺線的另一端與刻度尺的零刻線對齊),擺長為
99.90
99.90
cm;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振動50次所用的時間,如圖乙所示,秒表讀數為
130.5
130.5
 s.
(2)他測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C
AC

A.測擺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時,秒表提前按下
D.實驗中誤將51次全振動次數計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用游標為50分度的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結果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小球的直徑為
14.30mm
14.3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
①測擺長時測量結果如圖1所示(單擺的另一端與刻度尺的零刻線對齊),擺長為
99.80
99.80
cm;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振動50次所用的時間如圖2所示,秒表讀數為
100.5
100.5
s.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
9.74
9.74
m/s2

②他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下列選項中的哪幾項?
BC
BC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了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時,秒表提前按下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數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