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以v0=20 m/s的速度水平拋出一石子,石子落地時的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37°,不計空氣阻力,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石子落地時的速度大小;
(2)石子在空中運動的時間;
(3)題述過程中石子的位移方向與水平方向夾角的正切值tan α。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頻率為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屬時發(fā)生光電效應現(xiàn)象。已知該金屬的逸出功為W,普朗克常量為h,電子電荷量大小為e,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金屬的截止頻率為
B.該金屬的遏止電壓為
C.增大入射光的強度,單位時間內(nèi)發(fā)射的光電子數(shù)不變
D.增大入射光的頻率,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絕緣水平面上固定一負點電荷Q,另一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滑塊(可看作點電荷)從a點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離開Q運動,到達b點時速度減為零.已知a、b間距離為s,滑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 滑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Q的庫侖力一直大于滑動摩擦力
B. 滑塊在運動過程的中間時刻,速度的大小等于
C. 此過程中達到最大速度時,P到Q距離為
D. Q產(chǎn)生的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運動員在粗糙塑膠跑道上負重起跑訓練.較粗彈性橡皮條一端跨套在運動員的腰上,另一端系在加重汽車輪胎上,起跑過程可簡化如下:運動員起跑拉動橡皮條使其變長,稍后輪胎在橡皮條牽引下開始運動,最后輪胎與運動員一起運動.在負重起跑時,橡皮條從原長拉伸到最長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橡皮條對輪胎做了正功,彈性勢能減小
B.橡皮條對人做了負功,彈性勢能增加
C.橡皮條的彈性勢能減小,其值等于輪胎的動能增加量
D.橡皮條的彈性勢能增加,運動員的動能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湖州太湖水世界“飛舟沖浪”項目的滑道由兩段相同的光滑圓弧軌道組合而成,每段圓弧軌道的圓心角.如圖所示,假設一游客(可視為質(zhì)點)從圓弧軌道的最高點靜止出發(fā),沿著軌道滑下,最終從圓弧軌道上的點水平滑出軌道。點為兩段圓弧的平滑連接點,不計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游客在點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
B.游客從到過程,豎直方向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C.游客在點時,向心加速度為
D.從到過程,游客的機械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靜電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電場中某點電勢等于零,則該點電場強度一定為零
B.由公式可知電場中某點的電勢與電荷量q成反比
C.根據(jù)公式可知,在勻強電場中a、b 間的距離越大,電勢差就越大
D.正電荷從電勢高的點運動到電勢低的點,電勢能一定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電壓和電動勢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壓和電動勢的單位都是伏特,故電動勢與電壓是同一物理量的不同說法
B.電動勢公式中的W與電壓中的W是不同的,前者為非靜電力做功,后者為靜電力做功
C.電動勢是反映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本領的物理量
D.斷路時的路端電壓等于電源的電動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平行板電容器與電動勢為E的直流電源內(nèi)阻不計連接,下極板接地一帶電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點且恰好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xiàn)將平行板電容器的上極板豎直向上移動一小段距離后
A. P點的電勢將降低
B. P帶電油滴的電勢能將增大
C. 帶電油滴將沿豎直方向向上運動
D. 電容器的電容減小,極板帶電量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豎直放置的固定絕緣光滑軌道由半徑分別為R的圓弧MN和半徑為r的半圓弧NP拼接而成(兩段圓弧相切于N點),小球帶正電,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已知將小球由M點靜止釋放后,它剛好能通過P點,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加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則小球能通過P點
B. 若加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則小球不能通過P點
C. 若加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則小球不能通過P點
D. 若加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則小球不能通過P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