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對于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合運動的速度一定大于兩個分運動的速度

B. 合運動的速度一定大于一個分運動的速度

C. 合運動的方向就是物體實際運動的方向

D. 由兩個分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確定合速度的大小

【答案】C

【解析】A、B、根據(jù)矢量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可得,合運動的速度大小可能大于分速度,也可能等于或小于分速度,A錯誤,B也錯誤;
C、根據(jù)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合運動的方向就是物體實際運動的方向,C正確;
D、由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兩個分速度的大小方向就可以確定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D錯誤;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質點沿x軸做直線運動,其v-t圖像如圖所示.質點在t0時位于x5 m處,開始沿x軸正向運動( )

A. 在第3秒末速度方向發(fā)生了改變

B. 在第4秒末加速度方向發(fā)生了改變

C. 在第3秒末到第5秒末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025m/s

D. t8s時,質點在x軸上的位置坐標為x8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單選為了迎接太空時代的到來,美國國會通過一項計劃:在2050年前建造成太空升降機,就是把長繩的一端擱置在地球的衛(wèi)星上,另一端系住升降機,放開繩,升降機能到達地球上,人坐在升降機里,在衛(wèi)星上通過電動機把升降機拉到衛(wèi)星上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g=10m/s2,地球半徑R=6400km,地球自轉周期為24h某宇航員在地球表面用體重計稱得體重為800N,站在升降機中,當升降機以加速度a=10m/s2垂直地面上升,這時此人再一次用同一體重計稱得視重為850N,忽略地球公轉的影響,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A可以求出宇航員的質量

B可以求出升降機此時距地面的高度

C可以求出升降機此時所受萬有引力的大小

D如果把繩的一端擱置在同步衛(wèi)星上,可知繩的長度至少有多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物塊C質量mc=4kg,上表面光滑,左邊有一立柱,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輕彈簧左端與立柱連接,右端與物塊B連接,mB=2kg.長為L=36m的輕繩上端系于O點,下端系一物塊A,mA=3kg.拉緊輕繩使繩與豎直方向成60°角,將物塊A從靜止開始釋放,達到最低點時炸裂成質量m1=2kgm2=1kg的兩個物塊12,物塊1水平向左運動與B粘合在一起,物塊2仍系在繩上具有水平向右的速度,剛好回到釋放的初始點.AB都可以看成質點.取g=10m/s2.求:

1)設物塊A在最低點時的速度v0和輕繩中的拉力F大。

2)物塊A炸裂時增加的機械能△E

3)在以后的過程中,彈簧最大的彈性勢能E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邏輯電路就是數(shù)字電路

B. 邏輯電路可存在兩種以上的狀態(tài)

C. 集成電路由三種最基本的門電路構成

D. 集成電路可靠性高、壽命長,但耗電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兩個等量負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O點是兩電荷連線的中點,ab是該線上的兩點,cd是兩電荷連線中垂線上的兩點,acbd為一菱形。若將一負粒子(不計重力且不影響原電場分布)從c點勻速移動到d點,電場強度用E,電勢用來表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一定小于一定大于

B. 一定大于,一定大于

C. 負粒子的電勢能一定現(xiàn)增大后減小

D. 施加在負粒子上的外力一定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總結通電導體發(fā)熱規(guī)律的物理學家是(  )

A. 歐姆 B. 焦耳 C. 安培 D. 法拉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在同一地點,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快慢不同

B. 伽利略猜想運動速度與下落時間成正比,但沒有直接用實驗進行驗證

C. 通過數(shù)學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驗證了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D. 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實驗和邏輯推理(包括數(shù)學推演)和諧地結合起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幾個生活中的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值,你認為可能的是(

A. 小明一家三口所用的電飯鍋工作電流是200mA

B. 教室里的日光燈工作時的電流是2A

C. 冰箱制冷機啟動后通過它的電流是0.55A

D. 看書用的臺燈正常發(fā)光時的電流是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