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畫出以下物體的受力示意圖
要求:(1)可能出現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
(2)都可以看做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
(3)必須標出力的符號.
①靜止的光滑的球(如圖1)
②放于光滑半球碗面內的桿(如圖2)
③光滑的球(如圖3)
④隨電梯勻速上升上升的人.(如圖4)
分析:彈力產生在接觸面上,常見的支持力或壓力是彈力,它們的方向是垂直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常見的方向分3種情況:(1)點和平面接觸垂直于平面,(2)點和曲面接觸垂直于曲面的切面,(3)曲面和曲面接觸垂直于曲面的公切面.
解答:解:①靜止的光滑的球(如圖1),受到重力與支持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
②放于光滑半球碗面內的桿(如圖2),受到重力、碗底的支持力(沿著半徑的方向)與碗邊的支持力(垂直桿方向向上);
③光滑的球(如圖3),受到重力、垂直于支持面的兩個支持力;
④隨電梯勻速上升上升的人.(如圖4)因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受到重力與支持力;
故答案為:如下圖所示.
點評:常見的彈力方向是垂直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如果接觸面不是平面的話需要垂直曲面的切面.有些接觸的物體它們之間有沒有彈力需要我們根據平衡條件進行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中,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BD
BD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實驗中為減少系統(tǒng)誤差,應使小車質量遠大于砝碼質量
(2)在平衡小車與桌面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帶如下圖所示.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量出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該小車的加速度a=
0.16
0.16
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若測得小車質量m一定時,a與F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a/(m?s-2 1.98 4.06 5.95 8.12
F/N 1.00 2.00 3.00 4.00
①根據表中數據,在表格中作出畫出a-F圖象
②根據圖象判定,當m一定時,a與F的關系:
成正比
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I.(1)一條紙帶與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小車相連,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一系列點,從打下的點中選取若干計數點,如圖1中A、B、G、D、層所示,紙帶上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有四個點未畫出.現測出AB=2.20cm,AC=6.40cm,AD=12.58cm,AE=20.80cm,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
0.72
0.72
m/s;
②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2.0
2.0
m/s2.(①②均保留兩熊有效數字)

(2)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活動中,某小組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上下兩層水平軌道表面光滑,兩小車前端系上細線,細線跨過滑輪并掛上砝碼盤,兩小車尾部細線連到控制裝置上,實驗時通過控制裝置使兩小車同時開始運動,然后同時停止,本探究實驗是通過比較兩小車的位移大小來比較小車加速度的大。苓M行這樣的比較.是因為?
小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運動時間相對,加速度與位移成正比
小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運動時間相對,加速度與位移成正比

II.有一段粗細均勻的導體,現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定這種導體材料的電阻率,若已測得其長度和橫截面積,還需要測出它的電阻值Rx
(1)若已知這段導體的電阻約為30Ω,要盡量精確的測量其電阻值,除了需要導線、開關以外,在以下備選器材中應選用的是
ABEF
ABEF
.(只填寫字母代號)
A.電池(電動勢14V、內阻可忽略不計)
B.電流表(量程0~0.6A,內阻約0.12Ω)
C.電流表(量程0~100m A,內阻約12Ω)
D.電壓表(量程0~3V,內阻約3kΩ)
E.電壓表(量程0~15V,內阻約15kΩ)
F.滑動變阻器(0~10Ω,允許最大電流2.0A)
G.滑動變阻器(0~500Ω,允許最大電流0.5A)
(2)請在答題卡方框中畫出測這段導體電阻的實驗電路圖(要求直接測量的變化范圍盡可能大一些).
(3)根據測量數據畫出該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3所示,發(fā)現MN段明顯向上彎曲.若實驗的操作、讀數、記錄、描點和繪圖等過程均正確無誤,則出現這一彎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伴隨導體中的電流增大,溫度升高,電阻率增大,電阻增大
伴隨導體中的電流增大,溫度升高,電阻率增大,電阻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重物A用一根輕彈簧懸于天花板下,畫出重物和彈簧的受力如圖所示.關于這四個力的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F3的施力者是物體AB、F1與F2是一對平衡力C、F1與F4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D、F2與 F4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天津河西一模,9題)(1).(6分)用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游標尺所在位置如圖所示,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 cm。

(2)(6分)研究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的步驟如下:

A.把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定滑輪伸出桌面。

B.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沒有定滑輪的一端,并把打點計時器連接到電源上。

C.把小車放在長木板上并靠近打點計時器的地方,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上且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

D.細線的一端固定在小車上并跨過定滑輪,另一端懸掛一砝碼盤,調整滑輪的高度使滑輪和小車間的細線與長木板平行。

E.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列小點。

F.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質量,更換紙帶,重復上面步驟。

G.根據紙帶上打的點算出每次實驗時小車的加速度,把每次實驗時砝碼和砝碼盤的重力記錄在相應的紙帶上。

   H.以小車的加速度a為縱坐標,細線的拉力F(砝碼和砝碼盤的總重力)為橫坐標,建

     立坐標系,畫出a-F圖象得出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1)上述操作步驟中明顯遺漏的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畫出的a-F圖象如圖乙所示,圖線不是直線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6分)某同學要測量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他根據老師提供的以下器材畫出了如圖所示的原理圖。

①電壓表V(15V,I0k)

②電流表G(量程3.0 mA,內阻Rg=10

③電流表A(量程0.6 A,內阻約為0.5

④滑動變阻器(0~20,l0A)

⑤滑動變阻器 (0~100,1A)

⑥定值電阻=990

⑦開關S和導線若干

    (1)為了能準確地進行測量,同時為了操作方便,實驗中應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______(填寫器材編號)

(2)該同學利用上述實驗原理圖測得以下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繪出了如圖所示的圖線,根據圖線可求出電源的電動勢E=________ V(保留三位有效數字),電源的內阻r=______(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年5月理科綜合物理實驗試卷(一)(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I.(1)一條紙帶與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小車相連,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一系列點,從打下的點中選取若干計數點,如圖1中A、B、G、D、層所示,紙帶上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有四個點未畫出.現測出AB=2.20cm,AC=6.40cm,AD=12.58cm,AE=20.80cm,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m/s;
②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m/s2.(①②均保留兩熊有效數字)

(2)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活動中,某小組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上下兩層水平軌道表面光滑,兩小車前端系上細線,細線跨過滑輪并掛上砝碼盤,兩小車尾部細線連到控制裝置上,實驗時通過控制裝置使兩小車同時開始運動,然后同時停止,本探究實驗是通過比較兩小車的位移大小來比較小車加速度的大小.能進行這樣的比較.是因為?______.
II.有一段粗細均勻的導體,現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定這種導體材料的電阻率,若已測得其長度和橫截面積,還需要測出它的電阻值Rx
(1)若已知這段導體的電阻約為30Ω,要盡量精確的測量其電阻值,除了需要導線、開關以外,在以下備選器材中應選用的是______.(只填寫字母代號)
A.電池(電動勢14V、內阻可忽略不計)
B.電流表(量程0~0.6A,內阻約0.12Ω)
C.電流表(量程0~100m A,內阻約12Ω)
D.電壓表(量程0~3V,內阻約3kΩ)
E.電壓表(量程0~15V,內阻約15kΩ)
F.滑動變阻器(0~10Ω,允許最大電流2.0A)
G.滑動變阻器(0~500Ω,允許最大電流0.5A)
(2)請在答題卡方框中畫出測這段導體電阻的實驗電路圖(要求直接測量的變化范圍盡可能大一些).
(3)根據測量數據畫出該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3所示,發(fā)現MN段明顯向上彎曲.若實驗的操作、讀數、記錄、描點和繪圖等過程均正確無誤,則出現這一彎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