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體A重20N,物體B重100N,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各物都處于如圖所示的靜止狀態(tài).求:
(1)OC繩子的張力
(2)OB繩子的張力
(3)水平面對B的摩擦力.

分析 先對A物體分析,明確拉力大小,再對結(jié)點O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明確三繩子拉力的大小關(guān)系,由幾何關(guān)系即可求得OB和OC的拉力;再對B物體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即可求出B受到的摩擦力大。

解答 解:(1、2)對A分析可知,A受重力和繩子的拉力作用而處于靜止,則可知繩子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再對O點分析可知,O受三繩子的拉力而處于靜止,則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可知:OC的張力FC=$\frac{{m}_{A}g}{sin45°}$=$\frac{20}{\frac{\sqrt{2}}{2}}$=20$\sqrt{2}$N;
OB的張力FB═$\frac{{m}_{A}g}{sin45°}$=$\frac{20}{\frac{\sqrt{2}}{2}}$=20$\sqrt{2}$N;
(3)對B分析可知,B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作用,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
水平面對B的摩擦力f=FB=20$\sqrt{2}$N.
答:(1)OC繩子的張力為20$\sqrt{2}$N;
(2)OB繩子的張力20$\sqrt{2}$N;
(3)水平面對B的摩擦力20$\sqrt{2}$N.

點評 本題考查共點力的平衡,要注意正確選擇研究對象,正確作出受力分析是解題的關(guān)鍵,同時注意在求解B受到的摩擦力時要注意物體受到的是靜摩擦力,只能根據(jù)平衡條件求解.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如圖1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為50Hz的交流電源,打點的時間間隔用△t表示.在小車質(zhì)量未知的情況下,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一種方法用來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zhì)量間的關(guān)系”.

(1)本實驗中,為了保證在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時,小車所受的拉力近似不變,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zhì)量之和應(yīng)滿足的條件是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
(2)圖2是實驗所得紙帶,設(shè)紙帶上三個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為s1、s2和s3.a(chǎn)可用s1、s3和△t表示為a=$\frac{{s}_{3}-{s}_{1}}{50(△t)^{2}}$.
圖為用米尺測量某一紙帶上的s1、s3的情況,由圖可讀出s1=24.0mm,s3=47.0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1.15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所示,一電子具有100eV的動能.從A點垂直于電場線飛入勻強電場中,當從D點飛出電場時,速度方向跟電場強度方向成150角.則A、B兩點之間的電勢差UAB=-30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所示是做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的位移-時間圖象,由圖象可知( 。
A.乙開始運動時,兩物體相距20mB.甲、乙兩物體間的距離逐漸變大
C.兩物體在25s時相遇D.甲比乙運動得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靜止的光滑球A受道斜面(注意不是擋板)對它的支持力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
A.a、b、cB.c、b、aC.b、a、cD.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一重量為G=100N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體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5,要想把物體從靜止開始移動,水平拉力必須達到30N.求:
①物體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fm=?
②當水平拉力為F1=15N時,物體所受摩擦力f1=?
③當水平拉力為F2=50N時,物體所受摩擦力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半徑為R的絕緣光滑圓環(huán)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環(huán)上套有一質(zhì)量為m、帶正電的小球,空間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場強為E,如圖所示.現(xiàn)將小球置于圓環(huán)最高點C,然后給一個向左的初速度v0,使小球沿圓環(huán)到達與圓心等高的A點,已知小球所帶電荷量為q,重力加速度為g.
(1)求小球在A點受到圓環(huán)彈力的大小
(2)若小球所受電場力大小為$\frac{3}{4}$mg,仍然讓小球從C點開始向左運動,要想小球沿圓環(huán)做完整的圓周運動初速度v0至少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參考系是江岸
B.我們說“太陽從東方升起”是以太陽為參考系
C.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D.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質(zhì)點從A到B沿直線運動,已知其初速度為零.從A到中間某一點C的加速度為a1,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從C到B加速度大小為a2,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到達B點時速度恰好為零,AB=L,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A到B的平均速度$\overline v=\frac{{{v_A}+{v_C}}}{2}=0$
B.從A到B的平均速度$\overline v=\frac{1}{2}\sqrt{\frac{{2{a_1}{a_2}L}}{{{a_1}+{a_2}}}}$
C.通過C點時的即時速度${v_C}=\sqrt{\frac{{2{a_1}{a_2}L}}{{{a_1}+{a_2}}}}$
D.AC:CB=a2:a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