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氫原子光譜的波長都可以有巴耳末公式求出

B.根據(jù)巴耳末公式可知,只要n取不同的值,氫原子光譜的譜線就可以有無數(shù)條

C.巴耳末系是氫原子光譜中的可見光部分

D.氫原子光譜是線狀譜一個例證

【答案】B

【解析】

A.巴耳末公式只確定了氫原子發(fā)光中一個線系的波長,不能描述氫原子發(fā)出的各種波長,也不能描述其他原子的發(fā)光,故A錯誤;

B. 氫原子的譜系有好幾個,巴耳末系僅是可見光區(qū)中的一個,僅四條譜線,故B錯誤;

C. 巴耳末公式是由當時已知的可見光中的部分譜線總結出來的,但它適用于整個巴耳末線系,故C正確。

D. 氫原子光譜是線狀譜的一個例證,故D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列簡諧橫波I和Ⅱ分別沿x軸正方向和負方向傳播,兩列波的波速大小相等,振幅均為5cmt=0時刻兩列波的圖像如圖所示,x=- lcm和x=lcm的質點剛開始振動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I、Ⅱ兩列波的頻率之比為2:1

Bt=0時刻,P、Q兩質點振動的方向相同

C兩列波將同時傳到坐標原點O

D兩列波的波源開始振動的起振方向相同

E坐標原點始終是振動加強點,振幅為l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玻爾理論,以下論斷正確的是

A.原子的不同定態(tài)對應于電子沿不同的圓形軌道繞核運動

B.當原子處于激發(fā)態(tài)時,原子向外輻射能量

C.只有當原子處于基態(tài)時,原子才不向外輻射能量

D.不論原子處于何種定態(tài),原子都不向外輻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足夠長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某物塊以初速度v0從底端沿斜面上滑至最高點后又回到底端。上述過程中,若用h、x、v和a分別表示物塊距水平地面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運動時間。下列圖象中可能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蘋果讓牛頓吸引了世界,一壺沸水讓瓦特轉動了世界一個元素讓愛迪生點燃了世界!迸nD能“吸引了世界”是由于

A. 發(fā)明電燈

B. 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

C. 提出相對論

D. 改良蒸汽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一提升重物用的直流電動機工作時的電路圖.電動機內電阻r=1Ω,電路中另一電阻R=20Ω,直流電壓U=200V,電壓表示數(shù)UV=120V.試求:(g10m/s2

(1)通過電動機的電流;

(2)輸入電動機的電功率;

(3)若電動機以v=1m/s勻速豎直向上提升重物,求該重物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體做曲線運動時,一定變化的物理量是( 。
A.速率
B.速度
C.加速度
D.合外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測量金屬絲電阻率的實驗中,可供選用的器材如下:

A待測金屬絲Rx阻值約4 Ω,額定電流約05 A;

B電壓表量程3 V,內阻約3 ;

C電流表量程06 A,內阻約02 Ω

D電流表量程3 A,內阻約005 Ω;

E電源電動勢3 V,內阻不計;

F電源電動勢12 V,內阻不計

G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約20 Ω;

H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約200 Ω

I螺旋測微器、毫米刻度尺、開關S、導線等。

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示數(shù)如圖所示,讀數(shù)為______mm;

2為使測量盡量準確且方便調節(jié),電流表應選________,電源應選___________,滑動變阻器應選________填入所選器材的字母代號

3根據(jù)2題中選擇的器材在答卷的虛線框內畫出實驗電路原理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一真空示波管的示意圖,電子從燈絲K發(fā)出初速度可忽略不計,經(jīng)燈絲與A板間的電壓U1加速,從A板中心孔沿中心線KO射出,然后進入兩塊平行金屬板M、N形成的偏轉電場中偏轉電場可視為勻強電場,電子進入M、N間電場時的速度與電場方向垂直,電子經(jīng)過偏轉電場后打在熒光屏上的P點已知M、N兩板間的電壓為U2,兩板間的距離為d,板長為L,板的右端到熒光屏的距離為b,,不計電子受到的重力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1若電子的質量為m,電荷量大小為e求電子穿過A板時速度的大;

2若電子的電量和質量未知,則電子打在熒光屏上的點P到熒光屏中心的距離Yop為多少?;

3若電子的電量為e,則電子打到熒光屏上的動能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