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閃光照相方法研究平拋運動規(guī)律時,由于某種原因,只拍到了部分方格背景及小球的三個瞬時位置(見圖).若已知閃光時間間隔為t=0.1s,則小球運動中初速度大小為______小球經(jīng)B點時的豎直分速度大小______(g取10m/s2,每小格邊長均為L=5cm).
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小球運動中初速度大小為v0=
x
t
=
2L
t
=
0.1m
0.1s
=1m/s

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vBy=
yAC
2t
=
0.4
0.2
m/s=2m/s

故答案為:1m/s;2m/s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必定變化
B.速度變化的運動必定是曲線運動
C.加速度恒定的運動不可能是曲線運動
D.加速度變化的運動必定是曲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在探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時,可以選用如圖下列各種裝置圖,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
A.選用裝置1研究平拋物體豎直分運動,只能用眼睛看A、B兩球是否同時落地
B.選用裝置2要獲得細水柱所顯示的平拋軌跡,彎管末端B一定要水平
C.選用裝置3要獲得鋼球的平拋軌跡,每次不一定要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鋼球
D.除上述裝置外,也能用數(shù)碼照相機拍攝鋼球做平拋運動的每秒15幀的錄像獲得平拋軌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利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后,小球A沿水平方向彈出,同時小球B自由落下,此后,可以觀察到小球A與小球B______(選填“同時”或“不同時”)落到水平面上;若小球B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t,小球A、Bo落地點之間的距離為x,則小球A被彈出時的水平初速度vo=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小張同學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做“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
(1)實驗時下列哪些操作是必須的?______(填序號)
①將斜槽軌道的末端調(diào)成水平
②用天平稱出小球的質(zhì)量
③每次都要讓小球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運動
(2)實驗時小張同學忘記在白紙上記錄小球拋出點的位置,于是他根據(jù)實驗中記錄的點跡描出運動軌跡曲線后,在該段曲線上任取水平距離均為△x=20.00cm的三點A、B、C,如圖2所示,其中相鄰兩點間的豎直距離分別為y1=10.00cm,y2=20.00cm.小球運動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忽略不計.請你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幫助他計算出小球初速度v0=______m/s.(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在做“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中,為了測定小球在不同時刻的速度,實驗時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先將斜槽軌道的末端調(diào)整水平,在一塊平木板表面釘上復寫紙和白紙,并將該木板豎直立于緊靠槽口處.使小球從斜槽上緊靠擋板處由靜止釋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紙上留下痕跡A;將木板向遠離糟口平移距離x,再使小球從斜槽上緊靠擋板處由靜止釋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跡B;又將木板再向遠離槽口平移距離x,小球再從斜槽上緊靠擋板處由靜止釋放,再得到痕跡C.若測得木板每次移動距離x=10.00cm,A、B間距離y1=4.78cm,B、C間距離y2=14.82cm.(g取9.8m/s2
①根據(jù)以上直接測量的物理量得小球平拋初速度為v0=______(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
②小球撞在木板上B點時速度大小為______m/s.(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某同學用頻閃照相研究平拋運動時拍下的照片,背景方格紙的邊長為2.5cm,A、B、C是同一小球在頻閃照相中拍下的三個連續(xù)的不同位置時的照片,則:(g=10m/s2
①頻閃照相相鄰閃光的時間間隔______s;
②小球水平拋出的初速度v0=______m/s;
③小球經(jīng)過B點時其豎直分速度大小為vBy=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同學用頻閃照相儀做“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時,得到了如圖所示的一段軌跡,已知圖中每個方格的連長為5cm,已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8m/s2.則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______,小球在B處時的速度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地球表面赤道上的人和北緯45°處的人,隨地球自轉(zhuǎn)的角速度之比______,線速度之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