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的大小為4m/s,2s后速度的大小變?yōu)?0m/s,在這2s內該物體的(  )
A.速度變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B.速度變化的大小可能等于10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分析 結合初末速度求出速度的變化量,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求出加速度,注意2s后的速度方向可能與初速度方向相同,可能相反.

解答 解:若2s后的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2s內的速度變化量△v=v-v0=10-4m/s=6m/s,加速度a=$\frac{△v}{△t}=\frac{6}{2}m/{s}^{2}=3m/{s}^{2}$,
若2s后的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2s內的速度變化量△v=v-v0=-10-4m/s=-14m/s,加速度a=$\frac{△v}{△t}=\frac{-14}{2}m/{s}^{2}=-7m/{s}^{2}$,負號表示方向.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并能靈活運用,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如圖所示,豎直輕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小球與彈簧上端固定在一起.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用一條拉緊的細線系住,此時細線上的拉力F=3mg.已知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彈簧形變量的平方成正比,且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重力加速度為g.現(xiàn)剪斷細線,彈簧將小球向上彈起,經(jīng)△t時間,小球上升到最高點,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在此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小球速度最大時上升的高度小于$\frac{h}{2}$B.地面對彈簧沖量的大小為mg△t
C.剪斷細線前彈簧的彈性勢能為mghD.小球的最大速度的大小為$\sqrt{\frac{3}{2}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在平直公路上以v1=6m/s的速度勻速行駛的自行車與同向行駛的汽車同時經(jīng)過A點,此時汽車速度為v2=10m/s,并開始以a=1m/s2的加速度作勻減速行駛,而自行車仍然是勻速前進,求:
(1)自行車何時追上汽車?此時汽車速度多大?
(2)自行車從A點開始追上汽車之前兩者相距最遠?此時兩者的距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某物體從距地面20m處做自由落體運動,g取10m/s2,則它的落地時間為(  )
A.0.5sB.1sC.1.5sD.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一個物體從塔頂上自由下落,經(jīng)過3s到達地面,求塔高(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物體A,同時在離地面某一高度處有一物體B自由下落,兩物體在空中同時到達同一高度時速度大小均為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上拋的初速度與B落地時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v
B.兩物體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不相等
C.A上升的最大高度與B開始下落時的高度相同
D.兩物體在空中同時達到的同一高度處一定是B開始下落時高度的中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1所示為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小車運動情況的裝置:實驗時由靜止釋放鉤碼,小車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小車進入布面前鉤碼已經(jīng)落地了,小車在平玻璃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來在布面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所打出的紙帶的一部分如圖3所示,紙帶上相鄰兩點對應的時間間隔為T=0.02s,試分析:(以下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①由圖2可知,小車在玻璃板上做勻速運動的速度大小為v=1.70m/s;打點計時器打下計數(shù)點D時小車的瞬時速度vD=1.50m/s.
②根據(jù)紙帶得到了如圖3所示的v-t圖象,則小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為
a=-2.99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為了測出樓房的高度,讓一石塊從樓頂自由落下(不計空氣阻力),若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萭,還需測出下列哪個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樓房的高度( 。
A.石塊下落到地面的總時間B.石塊落地時的瞬時速度
C.石塊下落第一秒內的位移D.石塊下落第一米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一個簡單的邏輯電路圖.Rl、R2為定值電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Sl,S2都斷開時燈泡不發(fā)光B.Sl,S2都閉合時燈泡發(fā)光
C.Sl斷開,S2閉合時燈泡發(fā)光D.Sl閉合,S2斷開時燈泡不發(f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