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的負離子對人的健康極為有益.人工產(chǎn)生負離子的最常見方法是電暈放電法.如圖所示,一排針狀負極和環(huán)形正極之間加上直流高壓電,電壓達5000V左右,使空氣發(fā)生電離,從而產(chǎn)生一價的負氧離子排出,使空氣清新化,針狀負極與環(huán)形正極間距為5mm,它們之間的電場可視為勻強電場,電子電量e=1.6×lO-l9C;若電場強度為E,電場對負氧離子的作用力為F,則(  )
A.E=1O3N/C,F(xiàn)=1.6×10-l6N
B.E=106N/C,F(xiàn)=1.6×10-13N
C.E=103N/C,F(xiàn)=3.2×10-16N
D.E=106N/C,F(xiàn)=3.2×l0-13N

勻強電場的場強E=
U
d
=
5000
5×10-3
=106N/C
,
電場力F=qE=1.6×10-19×106=1.6×10-13N.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中,有一電荷量為+q的物體靜止在斜面上.若撤去電場后,物體仍然靜止在斜面上,那么撤去電場后和撤去電場前相比較,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所受的摩擦力一定減小了
B.物體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了
C.物體對斜面的壓力一定減小了
D.物體對斜面的壓力一定增大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電場中有一點P,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若放在P點的試探電荷的電荷量減半,則P點的場強減半
B.若P點沒有試探電荷,則P點場強為零
C.P點的場強越大,則同一試探電荷在P點受到的電場力越大
D.P點的場強方向為就是放在該點的試探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平行的帶電金屬板A、B間是勻強電場,如圖所示,兩板間距離是5cm,兩板間的電壓是60V.試問:
(1)兩板間的電場強度是多大?
(2)電場中有P1和P2兩點,P1點離A板0.5cm,P2點離B板也是0.5cm,P1和P2兩點間的電勢差為多大?
(3)若B板接地,P1和P2兩點的電勢各是多少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要足夠小的物體,都可以看成質(zhì)點
B.速度的變化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始終一致
C.物理學中引入的“電場強度”概念是采用的類比法
D.磁感線起于N極,止于S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電場強度E,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根據(jù)E=
F
q
,若q減半,則該處的場強變?yōu)樵瓉淼膬杀?/td>
B.由公式E=
kQ
r2
,可知在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E與Q成正比,而與r平方成反比
C.在一個以點電荷為球心,r為半徑的球面上,各點的場強均相同
D.電場中某點的場強方向就是該點所放電荷受到的電場力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一靜電場,其電場強度方向平行于x軸.其電勢φ隨坐標x的改變而變化,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則下圖中能正確表示該靜電場的場強E隨x變化的圖線是(設(shè)場強沿x軸正方向時取正值)(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根據(jù)公式E=
F
q
可知,電場強度跟電場力成正比,跟放入電場中的電荷的電量成反比
B.電場強度的方向總是跟電場力的方向一致
C.用負電荷受到的電場力跟它的電量的比值也可以求出電場強度的大小,不過電場強度的方向與負電荷受到的電場力的方向相反
D.對點電荷Q的電場中的某點而言,若放入該點的點電荷由+q變?yōu)?q時,該點的電場強度E的方向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下列關(guān)于電場強度的兩個表達式E=
F
q
和E=k
Q
r2
的敘述,正確的是( 。
A.E=
E
q
是電場強度的定義式,F(xiàn)是放入電場中的電荷所受的力,q是產(chǎn)生電場的電荷的電荷量
B.E=
F
q
是電場強度的定義式,F(xiàn)是放入電場中的電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電場中的電荷的電荷量,它適用于任何電場
C.E=k
Q
r2
是點電荷場強的計算公式,Q是產(chǎn)生電場的電荷量,它不適用于勻強電場
D.從點電荷場強計算式分析,庫侖定律表達式F=k
q1q2
r2
中k
q2
r2
是點電荷q2產(chǎn)生的電場在點電荷q1處的場強大小,而k
q1
r2
是點電荷q1產(chǎn)生的電場在點電荷q2處的場強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