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彈簧彈性勢能實驗中:
(1)如圖所示,彈簧的一端固定,原來處于自然長度,F(xiàn)對彈簧的另一端施加一個拉力緩慢拉伸彈簧,關(guān)于拉力或彈簧彈力做功與彈簧彈性勢能變化的關(guān)系,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拉力做正功,彈性勢能增加
B.拉力做正功,彈性勢能減少
C.彈簧彈力做負功,彈性勢能增加
D.彈簧彈力做負功,彈性勢能減少
(2)由于拉力是變力,拉力做功可以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處理,每一小段的彈力可以近似看成是恒力,再把每一小段的功相加求和,可得WF1Δl+F2Δl+F3Δl+……。某次實驗中作出拉力F與彈簧伸長量x的圖像如圖所示,則在彈簧被拉長L的過程中拉力做功為      。
(1)AC(2)

試題分析:AB、拉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所以拉力做正功,彈簧被拉長,發(fā)生了彈性形變,具有了彈性勢能,彈性勢能增加;A正確
CD、彈簧彈力的方向與作用點運動方向相反,做負功,彈性勢能增加;C正確
(2)變力做功中,力和位移圖線圍成的面積等于功的大小,所以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的
點評:拉力緩慢拉伸彈簧,是將其它形式的能通過做功轉(zhuǎn)化成了彈簧的彈性勢能,或者彈簧彈力做負功,彈簧的彈性勢能增加;功是力的效果在位移上的積累,所以力和位移圖線圍成的面積等于功的大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下圖是用來驗證動量守恒的實驗裝置,質(zhì)量為m1的彈性球1用細線懸掛于O點,O點下方桌子的邊沿有一豎直立柱.實驗時,調(diào)節(jié)懸點,使彈性球1靜止時恰與立柱上的質(zhì)量為m2的彈性球2接觸且兩球等高.將球1拉到A點,并使之靜止,同時把球2放在立柱上.釋放球1,當它擺到懸點正下方時與球2發(fā)生對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遠可擺到B點,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點測出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即可驗證1、2兩球碰撞時動量守恒.現(xiàn)已測出A點離水平桌面的距離為a.B點離水平桌面的距離為b,C點與桌子邊沿間的水平距離為c.(忽略小球的大小)
碰前1球的動量­­­­­­                    
碰后1球的動量                     碰后2球的動量                    
動量守恒的表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為“用DIS研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該實驗裝置中傳感器K的名稱是____________傳感器;由該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利用打點計時器驗證自由落體運動的機械能是否守恒,提供了如下器材:鐵架臺、低壓交流電源、導(dǎo)線、天平、重物、紙帶、刻度尺,其中多余的器材是:          ,可以推斷實驗中測得的重力勢能的減小將略        (填大于或小于)動能的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為了平衡摩擦力,實驗中可以將長木板的左端適當墊高,使小車拉著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自由下滑時能保持勻速運動
B.為簡便起見,每次實驗中橡皮筋的規(guī)格要相同,拉伸的長度要一樣
C.可以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條數(shù)來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D.可以通過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來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E.實驗中要先釋放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F.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來測定小車加速過程中獲得的最大速度
G.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來測定小車加速過程中獲得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實驗精度的是           
A.選細線做為擺線
B.單擺擺動時保持擺線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
C.拴好擺球后,令其自然下垂時測量擺長
D.計時起止時刻,選在最大擺角處
(2)某同學在做“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先測得擺線長為97.50cm,擺球直徑為2.00cm,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振動n次所用的時間,則:
①該擺擺長為            cm.
②為了減小測量周期的誤差,擺球應(yīng)選經(jīng)過最        (填“高”或“低”)點的位置時開始計時并計數(shù)1次,且用秒表測得經(jīng)過該位置n次的時間為t,則單擺的周期為          .
③如果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懸點末固定,振動中出現(xiàn)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記為50次
④為了提高實驗精度,在實驗中可改變幾次擺長l并測出相應(yīng)的周期T,從而得出一組對應(yīng)的l與T的數(shù)據(jù),再以l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將所得數(shù)據(jù)連成直線如圖所示,并求得該直線的斜率為k,則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設(shè)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zhì)量m關(guān)系的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

(1)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2)保持砂和砂桶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及對應(yīng)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
7
8
小車加速度
a/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車質(zhì)量
m/kg
0. 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請在方格坐標紙中畫出圖線,并從圖線求出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倒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式是             。
(3)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砂和砂桶質(zhì)量,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隨合力F的變化圖線如圖(c)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其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質(zhì)量為的小球在距地面高為處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拋出,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為。則小球落地時速度大小為      ,小球落地時重力的功率為      。(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
(2)① 用多用電表的歐姆擋測量阻值時,選擇倍率為歐姆擋,按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測量,表盤指針位置如圖所示,該電阻的阻值約為           ;

②下列關(guān)于用多用電表歐姆擋測電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測量電阻時,如果紅、黑表筆分別插在負、正插孔,則不會影響測量結(jié)果
B.測量阻值不同的電阻時,都必須重新調(diào)零
C.測量電路中的電阻時,應(yīng)該把該電阻與電路斷開
D.歐姆表使用一段時間后,電池電動勢變小,內(nèi)阻變大,但仍能調(diào)零,其測量結(jié)果與原來相比不變。
③用多用電表探測二極管的極性,用歐姆擋測量,黑表筆接端,紅表筆接端時,指針偏轉(zhuǎn)角較大,然后黑、紅表筆反接指針偏轉(zhuǎn)角較小,說明       (填“”或“”)端是二極管正極。
(3)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某一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將該彈簧豎直懸掛起來,在自由端掛上砝碼盤。通過改變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測得6組砝碼的質(zhì)量和對應(yīng)的彈簧長度,畫出圖線,對應(yīng)點已在圖上標出,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
①采用恰當?shù)臄?shù)據(jù)處理,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②請你判斷該同學得到的實驗結(jié)果與考慮砝碼盤的質(zhì)量相比,結(jié)果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時,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位置,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示。

(1)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2)關(guān)于此實驗,下列情況正確的是(          )
A.兩彈簧秤的拉力一定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兩個彈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如果將兩個繩套換成兩根橡皮筋,那么實驗結(jié)果將不變
D.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