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質量為5t的汽車,在水平路面上以加速度a=2m/s,所受阻力為1.0×103N,汽車起動后第1秒末的即時功率為

A.2kWB.22kWC.11kWD.20kW

【答案】B

【解析】

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

F-f=ma

解得:

F=f+ma=1.0×103N+5000×2N=1.1×104N;

1s末的速度為:

v=at=2×1=2m/s;

故瞬時功率為:

P=Fv=1.1×104N×2m/s=22kW;

A2kW,與結論不相符,選項A錯誤;

B22kW,與結論相符,選項B正確;

C11kW,與結論不相符,選項C錯誤;

D20kW,與結論不相符,選項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蕩秋千是大家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如圖是蕩秋千的示意圖,若人直立站在踏板上,從繩與豎直方向成90°角的A點由靜止開始運動,擺到最低點B時,兩根繩對踏板的總拉力是人所受重力的兩倍.隨后,站在B點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使秋千恰好能擺到繩與豎直方向成90°角的C點.設人的重心到懸桿的距離為l,人的質量為m,踏板和繩的質量不計,人所受空氣阻力與人的速度成正比.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 人從A點運動到最低點B的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等于mgl

B. 人從A點運動到最低點B的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等于mgl

C. 站在B點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做的功小于mgl

D. 站在B點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做的功大于m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有一個重量為20 N的小物體放在斜面上,斜面底邊長AB40 cm,高BC30 cm,物體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物體在一沿斜面向上的大小為F20 N的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將力F順時針轉動至水平向右并保持不變,則此時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

A. 10 N B. 14 N

C. 8 N D. 4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伏安法測某一電阻時,用電流表外接法測得結果為R1,用電流表內接法測得結果為R2,若電阻的準確值為R,則( 。

A. R1RR2B. R1RR2C. RR1R2D. RR1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負極板接地,在兩極板間有一正電荷(電量很小)固定在P點,如圖所示.E表示兩極板間的場強,U表示電容器的電壓,EP表示正電荷在P點的電勢能,若保持負極板不動,將正極板移到圖中虛線所示的位置,則( )

A. U變小,E不變

B. E變大,EP變大

C. U變小,EP不變

D. U不變,EP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李明同學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利用坐標紙記下了橡皮筋的結點位置O點以及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如圖甲所示。

(1)試在圖甲中作出無實驗誤差情況下F1F2的合力圖示______,并用F表示此力。

(2)有關此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

A.兩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可以同時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兩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分力

C.兩次拉橡皮筋時,需將橡皮筋結點拉到同一位置O,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兩次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的大小而要保證橡皮筋結點位置不變,只需要調整另一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的大小即可

(3)圖乙是李明和張華兩位同學在做以上實驗時得到的結果,F是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時的圖示,哪一個人的實驗比較符合實驗事實?_____

A.李明的實驗 B.張華的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體自t=0時開始做直線運動,06s內其v﹣t圖象如圖所示.求:

(1)分別描述物體在02秒,24秒,最后1秒的運動情況;

(2)0~2秒內的加速度;

(3)在06s內,物體離出發(fā)點最遠距離;

(4)在06s內,物體經過的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負電粒子自靜止開始,經M、N板間的電場加速后,從A點垂直于磁場邊界射入寬度為d的勻強磁場中,該粒子離開磁場時的位置P偏離入射方向的距離為L,如圖所示,已知M、N兩板間的電壓為U,粒子的重力不計.

1)正確畫出粒子由靜止開始至離開勻強磁場時的軌跡圖(用直尺和圓規(guī)規(guī)范作圖);

2)求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規(guī)律和驗證萬有引力定律的分別是( 。

A. 牛頓、卡文迪許B. 卡文迪許、牛頓C. 牛頓、赫茲D. 卡文迪許、赫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