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元電荷就是點電荷B.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
C.電場線是在電場中實際存在的線D.電場強度為零處,電勢一定為零

分析 元電荷是物體帶電的最小電量.電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電場線是假想的曲線.電場的基本特性是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電場強度的大小與電勢的大小無關.

解答 解:A、元電荷是物體帶電的最小電量,不是點電荷.故A錯誤;
B、電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故B正確;
C、電場線是人為虛擬的,用來形象表示電場的強弱和方向,并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故C錯誤;
D、電場強度和電勢分別描述電場的兩個不同方面的性質,電場強度的大小與電勢的大小無關.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察了關于元電荷、電場和電場線的基礎知識,可以將電場與重力場,電場線和磁場線類比進行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所示.光滑絕緣的水平面內存在場強為E的勻強電場,長度為L的絕緣光滑擋板AC與電場方向夾角為30°,現(xiàn)有質量相等,電荷量均為+q的甲、乙兩個帶電體(可視為質點)從A點出發(fā),甲由靜止釋放,沿AC邊無摩擦滑動,乙垂直于電場方向以一定的初速度運動,甲、乙兩個帶電體都通過C點,在此過程中,甲、乙兩個帶電體( 。
A.發(fā)生的位移相等
B.通過C點的速度相等
C.電勢能減少量均為$\frac{\sqrt{3}}{2}$EqL
D.從A運動到C過程中動能變化量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所示,ABCD為放在E=1.0×103V/m的水平勻強電場中的絕緣光滑軌道,其中BCD部分是直徑為20cm的半圓環(huán),AB=15cm,今有m=10g、q=10-4C的小球從靜止由A起沿軌道運動,它運動到圖中C處時速度是$\sqrt{3}$m/s,在C處時對軌道的壓力是0.4N;要使小球能運動到D點,開始時小球的位置應離B點0.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甲所示,兩平行金屬板豎直放置,左極板接地,中間有小孔,右極板電勢隨時間變 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電子原來靜止在左極板小孔處,不計電子的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 t=0 時刻釋放電子,電子始終向右運動,直到打到右極板上
B.若 t=0 時刻釋放電子,電子可能在兩板間振動
C.若 t=$\frac{T}{4}$ 時刻釋放電子,電子可能在兩板間振動,也可能打到右極板上
D.若 t=$\frac{3T}{8}$ 時刻釋放電子,電子必然打到左極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近年來隧道交通事故成為道路交通事故的熱點之一.某日,一轎車A因故障恰停在某隧道內離隧道入口50m的位置.此時另一轎車B正以v0=90km/h的速度勻速向隧道口駛來,轎車B到達隧道口時駕駛員才發(fā)現(xiàn)停在前方的轎車A并立即采取制動措施.假設該駕駛員的反應時間t1=0.57s,轎車制動系統(tǒng)響應時間(開始踏下制動踏板到實際制動)t2=0.03s,轎車制動時加速度大小a=7.5m/s2.問:
(1)轎車B是否會與停在前方的轎車A相撞?
(2)若會相撞,撞前轎車B的速度大小為多少?若不會相撞,停止時轎車B與轎車A的距離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是某電場區(qū)域的電場線分布,A、B、C、D 是電場中的四點,場強 E 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EA<ECB.EB>EDC.EC<EDD.ED<E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關于電場強度與電勢的關系,下面各種說法中可能正確的是( 。
A.電場強度大的地方,電勢一定高B.電場強度不變,電勢也不變
C.電場強度為零處,電勢一定為零D.電場強度比較小,電勢比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其長度的關系”的實驗.
(1)在安裝刻度尺時,必須使刻度尺保持豎直狀態(tài),若某次實驗刻度如圖中的虛線ab,其該ab處刻度的讀數(shù)是31.10cm.

(2)他通過實驗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彈力大小F與彈簧長度x的關系圖線.由此圖線可得該彈簧的原長x0=4cm,勁度系數(shù)k=50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一個電動機線圈的電阻是5Ω,當它接在220V的電壓下正常工作時,通過的電流是0.6A,求:
(1)這個電動機正常工作時的電功率多大?
(2)這個電動機正常工作1min會產(chǎn)生多少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