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8.如圖所示,一理想變壓器初次級線圈的匝數(shù)比為3:1,次級接三個相同的燈泡,均能正常發(fā)光,初級線圈中串有一個相同的燈泡L,則( �。�
A.燈L也能正常發(fā)光B.燈L比另三燈都暗C.燈L將會被燒壞D.不能確定

分析 設(shè)每只燈的額定電流為I,因并聯(lián)在副線圈兩端的三只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所以副線圈中的總電流為3I,由電流關(guān)系求出匝數(shù)比;由匝數(shù)比求電壓關(guān)系.

解答 解:設(shè)每只燈的額定電流為I,額定電壓為U,因并聯(lián)在副線圈兩端的三只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所以副線圈中的總電流為3I,原副線圈匝數(shù)比為3:1,所以原、副線圈的電流之比為1:3,所以原線圈電流為I,燈泡L也能正常發(fā)光;
故選:A

點評 本題解題的突破口在原副線圈的電流關(guān)系,難度不大,屬于基礎(ch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人在沼澤地行走時容易下陷,下陷時( �。�
A.人對沼澤地地面的壓力一定等于人的重力大小
B.人對沼澤地地面的壓力大于沼澤地地面對人的支持力
C.人對沼澤地地面的壓力等于沼澤地地面對人的支持力
D.人對沼澤地地面的壓力小于沼澤地地面對人的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所示,在真空中有兩個正點電荷,分別置于P、Q兩點,P處點電荷的電荷量大于Q處點電荷的電荷量,A、B為P、Q連線的中垂線上的兩點,現(xiàn)將一負電荷q由A點沿中垂線移動到B點,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q的電勢能一定在逐漸減小B.q的電勢能一定在逐漸增大
C.q所受電場力大小一定在逐漸減小D.q所受電場力大小可能在逐漸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一根木棒沿水平桌面從A運動到B,AB間距為s.若棒與桌面間的摩擦力為f,則棒對桌面的摩擦力和桌面對棒的摩擦力做的功各為(  )
A.-fs,-fsB.0,-fsC.fs,-fsD.-fs,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為了只用一根彈簧和一把刻度尺測定某滑塊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設(shè)μ為定值),某同學經(jīng)查閱資料知道:若一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由形變量為x至恢復原長過程中,彈力所做的功為12kx2.于是他設(shè)計了下述實驗:
第一步:如圖所示,將一根彈簧(勁度系數(shù)未知)的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使滑塊緊靠彈簧將其壓縮,記錄此時彈簧的壓縮量(X1).滑塊離開彈簧后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距離后停止;
第二步:將滑塊掛在豎直放置的同一根彈簧下,彈簧伸長后保持靜止狀態(tài),并記錄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2).
回答下列問題:
(1)對于松手后滑塊在水平桌面上滑動過程中有關(guān)物理量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當彈簧恢復原長時,滑塊的加速度達最大值
B.當彈簧恢復原長時,滑塊的速度達最大值
C.滑塊的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然后保持不變
D.滑塊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然后保持不變
(2)你認為該同學還需用刻度尺測量的物理量是(寫出名稱并用符號表示):彈簧的原長X0,滑塊滑行的距離S.
(3)用直接測得的物理量表示滑塊與水平桌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μ的計算式(用測量的字母表示)μ=x212x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質(zhì)最為50kg的某中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用100s時間登上20m的高樓(g取10m/s2),則他登樓時的平均功率是(  )
A.10WB.100WC.1kWD.10k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關(guān)于磁感應強度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磁感應強度定義式B=FIL可知,在磁場中某處,B與F成正比,B與IL成反比
B.一小段通電導線在某處不受磁場力作用,該處的磁感應強度一定為零
C.磁場中某處磁感應強度的方向,與直線電流在該處所受磁場力方向相同
D.磁場中某處磁感應強度的大小與放在磁場中通電導線長度、電流大小及所受磁場力的大小均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熱運動
B.物體的溫度越高,其分子的平均動能越大
C.氣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減少,氣體的壓強一定減小
D.物體從外界吸收了熱量,其內(nèi)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如圖是阿毛同學的漫畫中出現(xiàn)的裝置,描述了一個“吃貨”用來做“糖炒栗子”的“萌”事兒:將板栗在地面小平臺上以初速度v0經(jīng)兩個四分之一圓弧銜接而成的軌道,從最高點P飛出進入炒鍋內(nèi),利用來回運動使其均勻受熱.我們用質(zhì)量為m的小滑塊代替栗子,借這套裝置來研究一些物理問題.設(shè)兩個四分之一圓弧半徑分別為2R和R,小平臺和圓弧均光滑.將過鍋底的縱截面看作是兩個斜面AB、CD和一段光滑圓弧組成.兩斜面傾角均為θ=37°,滑塊的運動始終在包括鍋底最低點的豎直平面內(nèi),重力加速度為g.設(shè)滑塊恰好能經(jīng)P點飛出,且恰好沿AB斜面進入鍋內(nèi)。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滑塊經(jīng)過O點時對軌道壓力多大?

(2)滑塊經(jīng)P點時的速度大小?

(3)P、A兩點間的水平距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