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質量為m的帶電液滴由平行板電容器中某點M無初速度地自由下落,經(jīng)過時間t閉合開關S,再經(jīng)過時間t液滴又回到M點.整個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且液滴未到達B板,則( 。
A.板間電場方向豎直向上B.電場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C.整個過程中液滴電勢能減少D.帶電液滴返回M點時速度為0

分析 分析帶電液滴的運動情況:液滴先做自由落體運動,加上勻強電場后液滴先向下做勻減速運動,后向上做勻加速運動.由運動學公式求出t秒末速度大小,加上電場后液滴運動,看成一種勻減速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的位移與這個勻減速運動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結合求加電場后的加速度大小,由速度時間關系求出M點的速度

解答 解:AB、閉合S前,液滴做自由落體運動,t時間后閉合S,板間形成電場,液滴受到電場力作用,合力向上,向下做勻減速運動,當速度減為0后,向上做勻加速運動最后回到M點,可知電場力的方向豎直向上,但由于不知道液滴的電性,板間電場的方向無法確定,故A錯誤,B正確;
C、整個過程中電場力做正功,液滴的電勢能減小,故C正確;
D、液滴先做自由落體運動,位移$x=\frac{1}{2}g{t}_{\;}^{2}$,末速度v=gt
S閉合后加速度大小為a,位移x′=-x
$-x=vt-\frac{1}{2}a{t}_{\;}^{2}$
代入得$-\frac{1}{2}g{t}_{\;}^{2}=gt•t-\frac{1}{2}a{t}_{\;}^{2}$
解得:a=3g
返回M點時的速度${v}_{M}^{\;}=v-at=gt-3gt=-2gt$,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 本題首先要分析小球的運動過程,采用整體法研究勻減速運動過程,抓住兩個過程之間的聯(lián)系: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運用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學規(guī)律結合進行研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在探究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時,采用圖甲所示的裝置,小車用細線繞過長木板左端的定滑輪懸掛砝碼盤,保持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量不變,改變小車的質量m進行實驗;

(1)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ABD.
A.電火花計器接交流電源
B.使上部分細線與木板平行
C.平衡摩擦力時,懸掛砝碼盤和砝碼
D.平衡摩擦力時,將紙帶連接在小車上
(2)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m及其對應的$\frac{1}{m}$,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次數(shù)123456
小車加速度a/m•s-22.001.801.491.000.750.50
小車質量m/kg0.330.370.450.670.901.31
小車質量的倒數(shù)m-1/kg-13.032.702.221.491.110.76
請在如圖乙所示的方格坐標紙中畫出a-1/m圖線,可得出結論是外力一定時,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小明與他的同伴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時,由于他的同伴不太明確該實驗的目的及原理,他從實驗室里借取了如下器材:
(1)下列哪些器材是多余的:②、⑧
①電磁打點計時器②天平③低壓交流電源④細繩⑤紙帶⑥小車⑦鉤碼⑧秒表⑨一端有滑輪的長木板
(2)為達到實驗目的,還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3)(雙選)在該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C
A.打點計時器應固定在長木板上,且靠近滑輪一端
B.開始實驗時小車應靠近打點計時器一端
C.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小車
D.牽引小車的鉤碼個數(shù)越多越好
(4)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所示.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其中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還有4個點未畫出,則根據(jù)紙帶,回答下列問題:
①相鄰兩個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s
②根據(jù)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則計數(shù)點1、3時小車對應的速度分別為:v1=0.36m/s;v3=0.43m/s.
③據(jù)此可求出小車從1到3計數(shù)點內的加速度為a=0.35m/s2.(本題所有計算結果均保留兩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平板車,平板車上固定一豎直直桿,桿的最高點O通過一長為L的輕繩栓結一個可視為質點的小球,小車質量(包括桿的質量)是小球質量的三倍.輕繩水平時,小球與小車的速度均為零,釋放小球,設球下擺后不會與桿相碰.重力加速度為g,求:
①小球到最低點時的速度;
②小球從釋放到運動至最低點的過程中,小車向右移動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在水平力F作用下,豎直接觸的質量分別為mA和mB兩個滑塊一起沿光滑的水平面滑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對B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
B.地面對A的支持力大于mAg
C.B共受到4個力的作用
D.若A和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有μF=mB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如圖所示,發(fā)電機的矩形線圈面積為S,匝數(shù)為N,繞OO′軸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以角速度ω勻速轉動.從圖示位置開始計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此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為NBS,產(chǎn)生的電動勢為零
B.線圈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的瞬時值表達式為e=NBSωsinωt
C.P向下移動時,電流表示數(shù)變小
D.P向下移動時,發(fā)電機的電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用下列器材測出電壓表V1的內阻,要求有盡可能高的測量精度,并能測得多組數(shù)據(jù).
A.電壓表V1(量程3V,內阻約幾千歐)
B.電壓表V2(量程15V,內阻約幾十千歐)
C.定值電阻R0(10kΩ)
D.滑動變阻器R(0~20Ω)
E.直流電源E(電動勢約6V,內阻較小)
F.開關S與導線若干

(1)請在虛線框內畫出測量電路圖,按圖中元件標上相應符號.
(2)若實驗中電壓表V1的示數(shù)用U1表示,電壓表V2的示數(shù)用U2表示,電壓表V1內阻的表達式為:R1=$\frac{{{U_1}{R_0}}}{{{U_2}-{U_1}}}$.
(3)根據(jù)實驗中獲得的數(shù)據(jù),畫出U2~U1圖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象可求得Rv的值為7.9k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比n1:n2=22:5,原線圈接u1=220$\sqrt{2}$sin 100πt(V)的交流電,電阻R1=R2=25Ω,D為理想二極管,則( 。
A.電阻R2兩端電壓為50 VB.通過副線圈的電流為3 A
C.原線圈的輸入功率為200 WD.二極管的反向耐壓值應大于50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如圖所示,平行于紙面水平向右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B1=1T.位于紙面內的細直導線,長L=1m,通有I=1A的恒定電流.當導線與B1成60°夾角時,發(fā)現(xiàn)其受到的安培力為零,則該區(qū)域同時存在的另一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2的可能值是(  )
A.$\frac{1}{2}$ TB.0.7TC.1 TD.$\sqrt{3}$ 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