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真空中點電荷形成的電場,我們?nèi)o限遠處作零電勢點,無限遠處電場強度也為零,那么( )

A. 電勢為零的點,電場強度一定為零,反之亦然

B. 電勢為零的點,電場強度不一定為零,但電場強度為零的點,電勢一定為零

C. 電場強度為零的點,電勢不一定為零;電勢為零的點,場強不一定為零

D. 場強為零的點,電勢不一定為零,電勢為零的一點,電場強度一定為零

【答案】C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真空中存在空間范圍足夠大的、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在電場中,若將一個質(zhì)量為m、帶正電的小球由靜止釋放,運動中小球的速度與豎直方向夾角為37° (取sin37°=06,cos37°=08),F(xiàn)將該小球從電場中某點以初速度v0。豎直向上拋出。求運動過程中:

1)小球受到的電場力的大小及方向;

2)小球從拋出點至最高點的電勢能變化量;

3)小球的最小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ETC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tǒng)的簡稱汽車分別通過ETC通道和人工收費通道的流程如圖所示假設汽車以v1=15m/s朝收費站正常沿直線行駛,如果過ETC通道,需要在收費站中心線前10m處正好勻減速至v2=5m/s,勻速通過中心線后,再勻加速至v1正常行駛;如果過人工收費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線處勻減速至零,經(jīng)過20s繳費成功后,再啟動汽車勻加速至v1正常行駛,設汽車加速和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為1m/s2,求:

1汽車過ETC通道時,從開始減速到恢復正常行駛過程中的位移大。

2汽車通過ETC通道比通過人工收費通道節(jié)約的時間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空間中存在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的物塊從A點由靜止開始下落,加速度為,下落高度HB點后與一輕彈簧接觸,又下落h后到達最低點C,整個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且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重力加速度為g,則帶電物塊在由A點運動到C點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為

B. 帶電物塊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減少量為

C. 帶電物塊電勢能的增加量為

D. 彈簧的彈性勢能的增加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拱券結(jié)構(gòu)是古代人們解決建筑跨度問題的有效方法,比如羅馬的萬神廟,我國的趙州橋都是拱券結(jié)構(gòu)的典型代表。拱券結(jié)構(gòu)的特點是利用石塊的楔形結(jié)構(gòu),將重力和壓力沿拱向兩邊分解,最后由拱券兩端的基石來承受。現(xiàn)有六塊大小、形狀相同,質(zhì)量相等的楔塊組成一個半圓形實驗拱券,如圖乙所示。如果每專人楔塊的質(zhì)量m = 3kgg98m/s2,則;

1)六塊楔塊組成的拱券對其一邊的支撐物的壓力是多大?

2)如果在中間兩塊楔塊3、4上加一個方向向下且大小為50N的壓力F,如圖乙所示,那么楔塊2對楔塊3和楔塊5對楔塊4的彈力F1、F2分別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飛人劉翔20101124日在廣州亞運會上以1309的好成績獲得110米欄冠軍,這說明他在這次比賽中下列的哪一個物理量比其他運動員的大

A. 起跑時的速度 B. 終點撞線時的速度

C. 全程的平均速度 D. 起跑時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以8m/s勻速行駛的汽車即將通過路口,綠燈還有2 s將熄滅,此時汽車距離停車線18m。該車加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2m/s2,減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5m/s2。此路段允許行駛的最大速度為125m/s,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 如果立即做勻加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汽車可能通過停車線

B. 如果立即做勻加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通過停車線汽車一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勻減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汽車一定不能通過停車線

D. 如果距停車線5m處減速,汽車能停在停車線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各種措施中,目的不是利用靜電作用的是( )

A. 靜電除塵 B. 在高大的建筑物頂端裝上避雷針

C. 靜電噴涂 D. 靜電復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實驗過程中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紙帶上打出的不是圓點,而是一些短線,這可能是因為

______

A.打點計時器錯接在直流電源上 B.電源電壓不穩(wěn)定

C.振針到復寫紙片的距離太大 D.振針到復寫紙片的距離太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