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滑塊靜止置于傾角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輕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的P點,另一端系在滑塊上,彈簧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滑塊一定受到四個力作用

B.彈簧一定處于壓縮狀態(tài)

C.斜面對滑塊的支持力大小可能為零

D.斜面對滑塊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

 

D

【解析】

試題分析:有幾何關(guān)系可知,彈簧軸線與斜面垂直,即彈簧彈力與斜面垂直。對物體受力進行正交分解如下圖,沿斜面方向有重力的分力,要想平衡,必須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選項D對。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所以支持力選項C錯。垂直斜面方向有重力的分力,斜面的彈力,彈簧彈力的方向大小不確定,所以彈簧壓縮還是拉伸狀態(tài)不確定選項B錯。若無彈簧彈力則受到三個力的作用若有彈簧彈力則受到四個力的作用,選項A錯。

考點:受力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一12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物體相對靜止的在水平傳送帶上隨傳送帶同向勻速運動。它受到的力是:

A.重力、彈力、靜摩擦力      B.重力、彈力

C.重力、彈力、滑動摩擦力 D.重力、滑動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東臨沂重點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地面某高處一物體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不計空氣阻力),若下落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為t,則物體下落全程所用的時間為 ( )

A.t B.4t C.2t D.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安徽省高一上學期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是某質(zhì)點的v-t圖象,它是一條直線,則(

A.質(zhì)點在第1s內(nèi)與第2s內(nèi)速度方向相同

B.質(zhì)點在第1s內(nèi)與第2s內(nèi)通過的位移相同

C.質(zhì)點在第1s內(nèi)與第2s內(nèi)加速度相同

D.質(zhì)點在第1s內(nèi)與第2s內(nèi)加速度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安徽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在與水平地面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重為G的物塊沿地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試求:

1)地面對物塊的支持力FN

2)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安徽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三種形式的吊車的示意圖,OA為可繞O點轉(zhuǎn)動的桿, AB為栓接在A點的纜繩,桿與纜繩的重量均不計,當它們吊起相同重物時,桿OA在三圖中受力分別為Fa、Fb、Fc的關(guān)系是( )

AFa>Fc= Fb BFa= Fb >Fc

CFa> Fb >Fc DFa= Fb =F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四川省綿陽市高一下學期入學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一組同學利用圖示的裝置研究質(zhì)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

(1) 實驗中,認為小車受到的拉力F 等于沙桶及其中沙的總重力,通過分析紙帶得到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的大小。正確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某一條紙帶如下圖, A、BC、DE、F6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標出。利用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a =______m/s2,B點的速度vB=______m/s。

(2)該組同學利用圖示裝置,測得多組小車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根據(jù)測得的數(shù)據(jù),在上右圖中作出a~F圖象;

由圖象可知,小車與長木板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為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四川省綿陽市高一下學期入學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個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勻速向下運動,如圖所示,除力F以外,它受到的力還有

A.重力、彈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B.重力、彈力和摩擦力

C.重力、彈力和下滑力

D.彈力、摩擦力和下滑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屆高二物理每課一練:簡諧運動1(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彈簧振子在做簡諧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平衡位置時它的機械能最大

B.在最大位移時它的彈性勢能最大

C.從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處它的動能減小

D.從最大位移到平衡位置處它的機械能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