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以20m/s的速度將質(zhì)量為m的物體豎直上拋,若空氣阻力忽略,g=10m/s,(以地面為參考面)
(1)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上升過程中在何處重力勢能和動能相等?

分析 (1)豎直向上拋的物體向上做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當速度等于0時達到最大高度,根據(jù)運動學(xué)基本公式即可求解最大高度;
(2)應(yīng)用機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動能與重力勢能相等的位置.

解答 解:(1)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根據(jù)速度位移關(guān)系公式,所能到達的最大高度為:
 H=$\frac{{v}_{0}^{2}}{2g}$=$\frac{2{0}^{2}}{20}$m=20m
(2)設(shè)在h處,物體重力勢能與動能相等,即:mgh=$\frac{1}{2}$mv2
物體上升過程機械能守恒,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frac{1}{2}$mv02=$\frac{1}{2}$mv2+mgh
解得:h=$\frac{{v}_{0}^{2}}{4g}$=$\frac{2{0}^{2}}{40}$=10m;
答:
(1)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是20m.
(2)上升過程在距地面10m處重力勢能和動能相等.

點評 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機械能守恒,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物體上升的高度,也可以應(yīng)用機械能守恒求出物體上升的高度.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型F1賽車測試場地數(shù)據(jù)如下,試求:
(1)該車接近維修站時緊急剎車,加速度大小是6m/s2,如果必須在2s內(nèi)停下來,賽車的行駛速度最高不能超過多少?
(2)如果該車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駛了6s,駛過180m,汽車開始的速度為多少?
(3)如果該車在5s內(nèi)從靜止開始勻加速到108km/h,此過程中位移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1,甲、乙兩物體,甲的質(zhì)量為1kg,乙的質(zhì)量為0.5kg,甲從距地45m高處自由落下,1s后乙從距地30m高處自由落下,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兩物體落地時速度大小之比;
(2)兩物體等高時離地的高度;
(3)在圖2中兩物體間的豎直距離△y隨時間t變化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并定量畫出其圖象.(球落地后立即原地靜止,規(guī)定甲開始下落時刻為計時起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三個共點力F1=5N、F2=4N、F3=8N,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最大值是17 牛,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最小值是0 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A、B,其中B固定在絕緣地板上,A在離B高H的正上方由靜止釋放下落,與B發(fā)生碰撞后回跳的高度為h,設(shè)碰撞中無能量損失,空氣阻力不計,則( 。
A.若A、B是等量同種電荷,則h<HB.若A、B是等量異種電荷,則h<H
C.若A、B是等量同種電荷,則h=HD.若A、B是等量異種電荷,則h=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一個人用與水平方向成60°的力F=40N拉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線勻速前進了8m,則
(1)拉力F對木箱所做的功是160 J.
(2)摩擦力對木箱所做的功是-160 J.
(3)外力對木箱所做的總功是0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燈泡A、B和電感L與直流電源連接,電感的電阻忽略不計,燈泡A的阻值是燈泡B的2倍,電鍵K從閉合狀態(tài)突然斷開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
A.B先變亮,然后逐漸變暗
B.A先變亮,然后逐漸變暗
C.A熄滅時電流與初電流反向,B逐漸變暗過程電流方向不變
D.A、B兩燈泡都逐漸變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拋運動是加速度大小、方向不變的曲線運動
B.合運動的時間等于兩個分運動的時間之和
C.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過程中,速度不發(fā)生變化
D.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描述的是線速度大小變化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在某場足球比賽中,曲線1、2、3分別是由同一點踢出的足球的飛行路徑,忽略空氣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沿路徑1飛行的足球的落地速率最大
B.沿路徑2飛行的足球的初速度的水平分量最大
C.沿路徑3飛行的足球的運動時間最長
D.沿這三條路徑飛行的足球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的速度變化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