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圖所示,可視為質(zhì)點的不帶電絕緣小物體A質(zhì)量為2kg,放在長L=1m質(zhì)量也為2kg的木板B的最右端.已知A、B之間接觸面光滑,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1,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視為相等,重力加速度g=10m/s2.若從t=0開始,對木板B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8N,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0時刻,B的加速度大小為4m/s2
B.A、B將在t=2s時分離
C.若在t=2s時撤去水平恒力,則B在水面上的總位移大小為17m
D.若在t=2s時撤去水平恒力,則直至B停止運動時系統(tǒng)因為摩擦而產(chǎn)生的熱量為36J

分析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B的加速度.
根據(jù)位移時間公式求出A脫離B的時間,判斷出1s末A脫離B,結(jié)合速度時間公式求出A脫離B時B的速度,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求出第2s內(nèi)的位移以及末速度,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結(jié)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勻減速運動的位移大小,從而得出總位移.

解答 解:A、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B的加速度為:
${a}_{B}=\frac{F-μ({m}_{A}+{m}_{B})g}{{m}_{B}}$=$\frac{8-0.1×40}{2}m/{s}^{2}=2m/{s}^{2}$.故A錯誤;
B、A離開B所需的時間為:
${t}_{1}=\sqrt{\frac{2L}{{a}_{B}}}=\sqrt{\frac{2×1}{2}}s=1s$,故B錯誤;
C、A離開B時,B的速度為:
v1=aBt1=2×1m/s=2m/s,
此時B的位移為:
x1=L=1m,
A離開B后B的加速度為:
${a}_{B}′=\frac{F-μ{m}_{B}g}{{m}_{B}}=\frac{8-0.1×20}{2}m/{s}^{2}$=3m/s2;
在第2s內(nèi)B的位移為:
${x}_{2}={v}_{1}{t}_{2}+\frac{1}{2}{a}_{B}′{{t}_{2}}^{2}$=$2×1+\frac{1}{2}×3×1m=3.5m$,
此時B的速度為:
v2=v1+aB′t2=2+3×1m/s=5m/s,
撤去恒力后,B的加速度大小為:
${a}_{B}″=μg=1m/{s}^{2}$,
B勻減速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x}_{3}=\frac{{{v}_{2}}^{2}}{2{a}_{B}″}=\frac{25}{2}m=12.5m$,
則B的總位移為:
x=x1+x2+x3=1+3.5+12.5m=17m.故C正確;
D、產(chǎn)生的熱量等于全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則有:Q=μ(mA+mB)gx1+μmBg(x-x1)=0.1×40×1+0.1×20×16=36J;故D正確;
故選:C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理清A、B的運動規(guī)律,結(jié)合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綜合求解,知道加速度是聯(lián)系力學和運動學的橋梁,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m的木板B從初速度v0滑上木板A,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假如木板是足夠長,B不會從A上掉下.問:
(1)當A、B相對靜止前,A、B分別做什么運動?
(2)A、B相對靜止時的速度.
(3)A、B相對靜止時,B在A上滑行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運用光子說對光電效應現(xiàn)象進行解釋,可以得出的正確結(jié)論是( 。
A.當光照時間增大為原來的2倍時,光電流的強度也增大為原來的2倍
B.當入射光頻率增大為原來的2倍時,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也增大為原來的2倍
C.當入射光波長增大為原來的2倍時,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也增大為原來的2倍
D.當入射光強度增大為原來的2倍時,單位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光電子數(shù)目也增大為原來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甲所示,兩個帶正電的小球A、B套在一個傾斜的光滑直桿上,兩球均可視為點電荷,其中A球固定,帶電量QA=2×10-4C,B球的質(zhì)量為m=0.1kg.以A為坐標原點,沿桿向上建立直線坐標系,B球的總勢能隨位置x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中曲線Ⅰ所示,直線Ⅱ為曲線I的漸近線.圖中M點離A點距離為6米.(g取10m/s2,靜電力恒量k=9.0×109N•m2/C2.)

(1)求桿與水平面的夾角θ;
(2)求B球的帶電量QB;
(3)求M點電勢φM;
(4)若B球以Ek0=4J的初動能從M點開始沿桿向上滑動,求B球運動過程中離A球的最近距離及此時B球的加速度.
(5)在圖(乙)中畫出當B球的電量變成-2QB時的總勢能隨位置x的變化規(guī)律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耳能聽到的聲波比超聲波更易發(fā)生明顯衍射
B.離開地球的高速火箭里的人認為地球上時鐘變快
C.無論什么波,只要振幅足夠大就可以產(chǎn)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D.透過平行于日光燈的窄縫觀察正常發(fā)光的日光燈時能看到彩色的條紋,這是光的衍射現(xiàn)象
E.光纖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全反射,光纖通信具有容量大,抗干擾性強等優(yōu)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在O點有一波源,t=0時刻開始振動,在介質(zhì)中形成一列振幅為10cm的簡諧橫波,在t=0.9s時刻到P點時波形如圖,OP距離為1.5m,從此時開始,又經(jīng)過1.9s,質(zhì)點A第一次到達平衡位置下方5cm處,由此判斷:
(1)該機械波的周期;
(2)A點距振源O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一橫截面積為S的內(nèi)壁光滑的導熱汽缸水平放置且固定不動,兩個活塞A和B將汽缸分隔為1、2兩氣室,達到平衡時,1、2兩氣室體積之比分別為V1和V2,壓強為P0,如圖所示.在室溫不變的條件下,緩慢推動活塞A,使之向右移動一段距離d后達到新的平衡,活塞移動到達新的平衡后,求:
(1)汽缸內(nèi)氣體的壓強.
(2)活塞B向右移動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物理興趣小組在一次探究實驗活動中,要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右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左端與穿過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右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連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頻率為50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

(1)圖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用刻度尺測量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出:點“2”的瞬時速度v=0.264m/s,加速度a=0.497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為了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該小組用天平測出了滑塊的質(zhì)量m1,托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2.若用托盤和砝碼的總重力來代替細繩對滑塊的拉力,則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m}_{2}g-{m}_{1}a}{{m}_{1}g}$ (用g、a、m1、m2等字母表示).與真實值相比,測量的動摩擦因數(shù)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人們感到潮濕時,空氣的絕對濕度一定較大
B.當分子間距離增大時,分子間的引力減少,斥力增大
C.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壓強不變時,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nèi)對器壁單位面積的平均碰撞次數(shù)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少
D.單晶體和多晶體都有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