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精確校準的電壓表V1和V2,分別用來測定如圖所示電路中R兩端a、b間的電壓,讀數(shù)依次為12.7V和12.3V,則( 。

 

A.

a、b間的實際電壓應(yīng)大于12.7V

 

B.

a、b間的實際電壓應(yīng)小于12.3V

 

C.

電壓表V1的內(nèi)阻大于V2的內(nèi)阻

 

D.

電壓表V1的內(nèi)阻小于V2的內(nèi)阻


考點:

伏安法測電阻.

專題:

恒定電流專題.

分析:

本題的關(guān)鍵是明確電壓表不是理想電表,根據(jù)歐姆定律和串并聯(lián)規(guī)律不能得出接入電壓表后電路兩端的電壓小于沒接入電壓表時電路兩端的實際電壓,即電壓表內(nèi)阻越大電壓表的示數(shù)越接近電路兩端的實際電壓.

解答:

解:由于電壓表不是理想電表(內(nèi)阻不是無窮大),當a、b兩端接入電壓表后,電阻R與電壓表的并聯(lián)電阻小于電阻R,根據(jù)歐姆定律和串并聯(lián)規(guī)律可知,電阻R與電壓表的并聯(lián)總電壓小于電阻R的實際電壓,即a、b兩端實際電壓將大于電壓表的示數(shù),當然大于電壓表的示數(shù),所以A正確B錯誤.

根據(jù)歐姆定律可知,若電壓表的內(nèi)阻越大,電壓表與R的并聯(lián)電阻就越大,電壓表的示數(shù)也越大,即電壓表的內(nèi)阻大于電壓的內(nèi)阻,所以C正確D錯誤.

故選AC.

點評:

應(yīng)牢記若電壓表不是理想電表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總小于電路兩端的實際電壓,電壓表的內(nèi)阻越大,電壓表示數(shù)越接近實際電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半徑為R、內(nèi)徑很小的光滑半圓管置于豎直平面內(nèi),兩個質(zhì)量均為m的小球A、B,以不同的速度進入管內(nèi),A通過最高點C時,對管壁上部的壓力為3mg,B通過最高點C時,對管壁的下部壓力為0.75mg,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求
(1)A. B通過最高點時的速度各為多少?
(2)A、B兩球落在水平面地面落地點之間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萬有引力常量是由下述哪位物理學家測定的 (    )

A 卡文迪許  B.牛頓  C.胡克  D.開普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圓心角為90°的光滑圓弧形軌道,半徑R為1.6 m,其底端切線沿水平方向。長為的斜面,傾角為,其頂端與弧形軌道末端相接,斜面正中間有一豎直放置的直桿,現(xiàn)讓質(zhì)量為1 kg的物塊從弧形軌道的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物塊離開弧形軌道后剛好能從直桿的頂端通過,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物塊滑到弧形軌道底端時對軌道的壓力大。

(2)直桿的長度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帶箭頭的線表示某一電場的電場線.在電場力作用下,一帶電粒子(不計重力)經(jīng)A點飛向B點,徑跡如圖中虛線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B點電勢高于A點

B.

粒子帶正電

 

C.

粒子在A點加速度大

D.

粒子在B點電勢能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用多用電表按正確步驟測量,如圖所示為多用表在測量時指針在刻度盤上停留的位置,若選擇旋鈕在:

①“×1kΩ”位置,則測量值為 32kΩ;

②直流“10V”位置,則測量值為 4.4V;

③直流“50mA”位置,則測量值為 22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用細線系住,線的一端固定在O點.若在空間加上勻強電場,平衡時線與豎直方向成60°角.則電場強度的最小值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guān)物理量的描述,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A.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B.

速度時間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C.

加速度單位是m/s

 

D.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為火警報警裝置的一部分電路示意圖,其中R為用半導體材料制成的NTC熱敏電阻,RO為一定值電阻,當傳感器R處出現(xiàn)火情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I報警器兩端電壓U的變化情況是

A.I變大,U變大

B.I變小,U變小

C.I變大,U變小

D.I變小,U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