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甲、乙兩車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4m,乙車在前,甲車在后,某時刻兩車同時開始運動,兩車運動的x-t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乙車做曲線運動,甲車做直線運動B.甲車先做勻速運動,靜止
C.乙車的速度不斷增大D.兩車相遇兩次

分析 x-t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交點表示相遇.

解答 解:A、x-t圖線只能表示直線運動,即甲乙均做直線運動,故A錯誤;
B、甲車先做勻速運動,然后靜止,B正確;
C、乙圖線的斜率不斷變大,即速度不斷增大,C正確;
D、甲乙圖象兩個交點,即相遇兩次,D正確;
故選:BC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掌握位移時間圖線的物理意義,知道圖線斜率表示的含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一重物為30N的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三個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中F1=10N,F(xiàn)2=4N,已知木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素u=0.2,當只將F1撤去,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
A.4N   方向向左B.4N  方向向右C.6N   方向向右D.6N  方向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電視機遙控系統(tǒng)中接收信號的設(shè)備用的是哪種類型的傳感器( 。
A.電容式傳感器B.電感式傳感器C.電壓式傳感器D.紅外線傳感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一個密度ρ=9g/cm3、橫截面積S=10mm2的金屬環(huán),處于徑向?qū)ΨQ方向發(fā)散的水平無限大磁場中,環(huán)上各處的磁感應(yīng)強度B=0.35T,若在環(huán)中通以順時針方向(俯視)電流I=10A,并保持△t=0.2s,試分析:環(huán)將做什么運動?環(huán)向上運動的距離是多少?(不計空氣阻力,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所示,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在其正中P點處有一個帶電微粒恰好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用什么方法能使該帶電微粒仍在原處保持靜止,且電勢能增加?( 。
A.K閉合,將上極板M 接地,下移NB.K閉合,將下極板N 接地,左移M
C.K斷開,將上極板M 接地,上移MD.K斷開,將下極板N 接地,上移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一端用細線系于O點,手持另一端水平向左拉,使結(jié)點O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shù),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
O點的位置和拉線的方向.
(1)本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單位為N,圖中A的示數(shù)為3.6N,若實驗很好地驗證了平行四邊形定則,則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為1.8N.
(2)下列不必要的實驗要求是D(請?zhí)钸x項前對應(yīng)的字母).
A.應(yīng)測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彈簧測力計應(yīng)在使用前校零
C.拉線方向應(yīng)與木板平面平行
D.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物體沿兩個半徑為R的圓弧由A到C,則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別為( 。
A.$\frac{5π}{2}$R,A指向C;$\sqrt{10}$RB.$\frac{5π}{2}$R,A指向C;$\frac{5π}{2}$R
C.$\sqrt{10}$R,A指向C;$\frac{5π}{2}$RD.$\sqrt{10}$R,A指向C;$\sqrt{10}$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加速度為2m/s2,那么在任意1s內(nèi)( 。
A.物體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物體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C.物體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內(nèi)的末速度大4m/s
D.物體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內(nèi)的初速度大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兩個滑雪運動員分別從高為H1和H2的斜坡上由靜止開始下滑,到達C點時兩位剛好靜止.已知它們與斜面及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他們的運動過程在水平線上的投影長度分別為L1和L2,則( 。
A.$\frac{{H}_{1}}{{L}_{1}}$=$\frac{{H}_{2}}{{L}_{2}}$B.$\frac{{H}_{2}}{{L}_{1}}=\frac{{H}_{1}}{{L}_{2}}$
C.$\frac{{L}_{1}}{{H}_{1}}$=$\frac{{H}_{2}}{{L}_{2}}$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