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關于電能輸送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由公式PU2/R知,輸電電壓越高,輸電線上功率損失越少
B.由公式PU2/R知,輸電導線電阻越大,輸電線上功率損失越少
C.由公式PI2R知,輸電電流越大,輸電導線上功率損失越大
D.由公式PUI知,輸電導線上的功率損失與電流成正比
C

試題分析:在計算輸電線上功率損失時,公式中的U表示的是輸電線上的電壓,而不是輸送電壓,A錯誤,輸電線的電阻越大,但是消耗的電壓也越大,也就是說公式中涉及兩個變量,不能確定第三個,B錯誤,根據公式可得輸電電流越大,輸電導線上功率損失越大,C正確,和B一樣,電流越大,電壓是變化的,即兩個變量,不能說P和I是成正比的,D錯誤
故選C
點評:遠距離輸電這一塊的公式比較多,涉及的物理量甚多,關鍵是對公式中的物理量表示的含義正確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一臺發(fā)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4000kW,電壓為4000V,經變壓器升壓后向遠方輸電。輸電線路總電阻.到目的地經變壓器降壓,負載為多個正常發(fā)光的燈泡(220V、60W)。若在輸電線路上消耗的功率為發(fā)電機輸出功率的10%,變壓器的耗損可忽略,發(fā)電機處于滿負荷工作狀態(tài),則
A.原、副線圈電流分別為和20A
B.原、副線圈電壓分別為和220V
C.的變壓比分別為1:50和40:1
D.有盞燈泡(220V、60W)正常發(f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為遠距離輸電示意圖,升壓變壓器與降壓變壓器的匝數比分別為1:100和100:1,發(fā)電站輸出電壓為(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戶得到的交變電壓頻率為50 Hz
B.用戶得到的交流電壓有效值為250 V
C.用電高峰期升壓變壓器的輸出電壓不變
D.輸送過程中電能的損耗主要來自變壓器原、副線圈的發(fā)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遠距離輸電時,若輸送的功率不變,使輸出電壓升高為原來的n倍,則輸電線路上因電阻而產生的電能損失將變?yōu)樵瓉淼?nbsp; (  ).                  
A.n2B.n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為某小型水電站的電能輸送示意圖,A為升壓變壓器,其輸入功率為P1,輸出功率為P2,輸出電壓為U2;B為降壓變壓器,其輸入功率為P3,輸入電壓為U3.A、B均為理想變壓器,輸電線的總電阻為r,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

A.P1=P2        B.P2=P3      C.U2>U3      D.U2=U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電廠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壓250V,輸出功率為10kW,在進行遠距離輸電時,輸電線總電阻為5Ω,則
A.直接輸電,用戶兩端的電壓只有50V
B.若要求用戶兩端的電壓為220V,則應配備原、副線圈匝數比為1:4 (發(fā)電廠)和5:1 (用戶端)的變壓器
C.若要求輸電線損耗的功率僅為總功率的5%,升壓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比為1:4
D.若用10000V的高壓輸電,輸電線的損耗功率僅為總功率的0.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中國已投產運行的1000kV特高壓輸電是目前世界上電壓最高的輸電工程。假設甲、乙兩地原采用500kV的超高壓輸電,輸電線上損耗的電功率為P。在保持輸送電功率和輸電線電阻都不變的條件下,現改用1000kV特高壓輸電,若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則輸電線上損耗的電功率將變?yōu)椋?)
A.P/4B.P/2 C.2PD.4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利用太陽電池這個能量轉換器件將輻射能轉變?yōu)殡娔艿南到y(tǒng)稱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直流供電方式有其局限性,絕大多數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均采用交流供電方式.將直流電變?yōu)榻涣麟姷难b置稱為逆變器,有一臺內阻為r=1W的太陽能發(fā)電機,供給一個學校照明用電,如圖所示,升壓變壓器的匝數比為1:4,降壓變壓器的匝數比為4:1,輸電線的總電阻R=4W,全校共22個班,每班有“"220V 40W”"燈6盞,若全部電燈正常發(fā)光,求:

(1)輸電線上損失的電功率;
(2)遠距離輸電的輸電效率;
(3)太陽能發(fā)電機的電動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1)t=0時刻,兩只電表的示數分別是多少;
(2)在一個周期內,外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