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兩個小車前端各系一根細線,線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各掛一個小盤,盤中可放砝碼.小盤和砝碼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車做勻加速運動的合力,增減小盤中砝碼,可以改變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后端各系一根細線,用一個黑板擦把兩根細線同時按在桌上,使小車靜止.抬起黑板擦兩小車同時開始運動,按下黑板擦兩車同時停下,用刻度尺量出兩小車通過的位移.用此辦法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兩車質量相同,并測得兩車的位移與所掛砝碼和小盤的質量之和成正比,則說明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
B.若兩車質量相同,必須算出加速度的具體值與所掛砝碼和小盤的質量之和的關系,才能驗證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
C.若兩車所掛小盤和砝碼質量相同,測得兩車的位移與小車的質量,則可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D.若兩車所掛小盤和砝碼質量相同,測得兩車的位移與小車的質量,則可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在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有x=
1
2
at2,若運動時間相等,則位移與加速度成正比.
A、若兩車質量相同,并測得兩車的位移與所掛砝碼和小盤的質量之和成正比,則說明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故A正確.B錯誤.
C、若兩車所掛小盤和砝碼質量相同,即兩車所受外力相等,所以測得兩車的位移與小車的質量,則可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故C正確,D錯誤.
故選:A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3年1月1日起將實行史上最嚴交規(guī),但對見黃燈就停的規(guī)定引發(fā)網(wǎng)友吐槽,友稱這一規(guī)定,違反了牛頓第一定律.對關于物體慣性大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運動速度大的物體比速度小的物體難以停下來,所以運動速度大的物體慣性大
B.物體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來就越困難,所以物體受的力越大,則慣性越大
C.行駛中的車輛突然剎車,乘客前傾,這是由于慣性所引起的
D.材料不同的兩個物體放在地面上,用一個相同的水平力分別推它們,則難以推動的物體的慣性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實驗小組用如圖1所示器材“探究a與F、m之間的關系”

(1)關于該實驗的要求,以下說法正確的有______
A.小車的質量要遠小于砝碼和托盤的總質量
B.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探究a與F、m之間的關系
C.平衡阻力時,最好先取下細繩、托盤和紙帶,再改變長木板傾斜程度
D.要先釋放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2)連接細繩及托盤,放入砝碼,通過實驗得到圖2所示的紙帶.紙帶上O為小車運動起始時刻所打的點,選取計數(shù)點A、B、C、D、E、F、G.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有四個點未畫出.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算出打C點時小車速度大小為______m/s;打該紙帶的過程中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m/s2(以上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如果平衡阻力時,已經(jīng)取下細繩和托盤,并且通過改變長木板傾斜程度,達到了完全平衡摩擦力的要求.實驗前已測得小車質量為1kg,托盤的質量5×10-3kg,在上述實驗過程中該組同學放入托盤中的砝碼質量約為______kg(g取9.8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交流電頻率為50Hz)

(1)如圖1所示是某同學通過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他在紙帶上取A、B、C、D、E、F、G等7個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將毫米刻度尺放在紙帶上.根據(jù)圖乙可知,打下E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_____m/s.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m/s2.(計算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另一同學在該實驗中根據(jù)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a-F圖線,如圖2所示.根據(jù)圖表分析,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沒有平衡摩擦力
B、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過小
C、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過大
D、小車質量太大
(3)在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為了直觀判斷二者間的關系,應作出______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11、I、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時,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質量M的關系,某位同學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
A.用天平稱出小車和小桶及其內部所裝沙子的質量;
B.按圖裝好實驗器材;
C.把輕繩系在小車上并繞過定滑輪懸掛沙桶;
D.將電磁打點計時器接在6V電壓的直流電源上,接通電源,放開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
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并在紙帶上標明小車質量;
E.保持小桶及其內部所裝沙子的質量不變,增加小車上的砝碼個數(shù),并記錄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復上述實驗;
F.分析每條紙帶,測量并計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關系圖象,并由圖象確定a-M關系.
(1)該同學漏掉的重要實驗步驟是______,該步驟應排在______實驗步驟之后.
(2)在上述步驟中,有錯誤的是______,應把______改為______.
(3)在上述步驟中,處理不恰當?shù)氖莀_____,應把______改為______.
II、某兩個同學用圖1所示的裝置(圖中A為小車,B為帶滑輪的長木板,C為水平桌面),分別在《探究加速度與外力間的關系》實驗中,各自得到的圖象如圖2中甲和乙所示,則出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的原因甲是______,乙是______.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過大;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現(xiàn)要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受力的關系”.小車所受拉力及其速度的大小可分別由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記錄下來.速度傳感器安裝在距離L=48.0cm的長木板的A、B兩點.

①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A.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
B.平衡摩擦力,讓小車在沒有拉力作用時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C.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
D.接通電源后自C點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F的大小及小車分別到達A、B時的速率
vA、vB
E.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重復D的操作.
②下表中記錄了實驗測得的幾組數(shù)據(jù),vB2-vA2是兩個速度傳感器記錄的速率的平方差,則加速度的表達式a=______.
表中的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應該為a=______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③如圖乙所示的坐標紙上已經(jīng)繪出了理論上的a-F圖象.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作出由實驗測得的a-F圖線.
次數(shù)F(N)vB2-vA2(m2/s2a(m/s2
10.600.770.80
21.041.611.68
31.422.34
42.624.654.84
53.005.495.72
④對比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得到的兩個關系圖線,分析造成上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寫出一個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小明在實驗室采用如圖1所示裝置探究“物體的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外力F、物體質量M間的關系”時,設小車及車中的砝碼的總質量為M,砂及砂桶的總質量為m.

(1)在做該實驗時,小明將砂及砂桶的重力視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他這樣認為的條件是______;
(2)小明做該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以下做法正確的是______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砂及砂桶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質量M,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
mg
M
求出
(3)若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的關系,由于操作不當,得到的a-F關系圖象如圖2所示.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上固定有甲、乙兩個光電門,與跨過定滑輪的輕質細繩相連的輕質測力計能顯示掛鉤處所受的拉力.

(1)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如果不計空氣阻力及一切摩擦,要使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小車所受合外力,操作中必須______.某同學把實驗得到的幾組數(shù)據(jù)畫成圖甲的a-m圖象,為了更直觀描述物體的加速度跟其質量的關系,請你根據(jù)他的圖象在圖乙中畫出a-
1
m
圖象______.
(2)如圖2所示,將長木板的左端抬高,小車遮光片裝在右側,使小車從靠近光電門乙處由靜止開始運動,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F和下車在兩光電門之間的運動時間t,改變木板傾角,測得多組數(shù)據(jù),得到的F-
1
t2
的圖線如圖3所示.
實驗中測得兩光電門的距離L=1.0m,沙和沙桶的總質量m1=0.5kg,則圖線的斜率為______(要寫上相應的單位);若小車與長木板間的摩擦能忽略,測得圖線斜率將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一些商場安裝了智能化的自動扶梯,為了節(jié)約能源,在沒有乘客乘行時,自動扶梯以較小的速度勻速運行,當有乘客乘行時自動扶梯經(jīng)過先加速再勻速兩個階段的運行,則扶梯在運送乘客上行過程中
A.乘客始終受摩擦力作用
B.乘客經(jīng)歷先超重再失重的兩個過程
C.電梯對乘客的作用力始終豎直向上
D.電梯對乘客的作用力先指向前上方,再豎直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