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α粒子散射實驗是盧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的重要依據(jù)
B.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還具有動量
C.根據(jù)玻爾理論可知,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氫原子的電勢能增大,核外電子的運動速度減小
D.${\;}_{83}^{210}$Bi的半衰期是5天,12g ${\;}_{83}^{210}$Bi經(jīng)過15天后衰變了1.5g 并放出核能△E=13.5×1013J

分析 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盧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由庫侖力提供向心力,可知,輻射出一個光子后,氫原子的電勢能與核外電子的運動速度的變化;根據(jù)半衰期的定義,即可求解.

解答 解:A、盧瑟福根據(jù)α粒子散射實驗中少數(shù)α粒子發(fā)生大角度偏轉(zhuǎn),從而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故A正確;
B、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還具有動量,故B正確;
C、根據(jù)玻爾理論可知,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核外電子軌道半徑減小,結合$\frac{k{e}^{2}}{{r}^{2}}=\frac{m{v}^{2}}{r}$,可知,的運動速度增大,即動能增大,則氫原子的電勢能減小,故C錯誤;
D、12g${\;}_{83}^{210}$Bi經(jīng)過15天后,發(fā)生了三次衰變,根據(jù)m=m0($\frac{1}{2}$)n,則還有1.5g未衰變,衰變了10.5g.故D錯誤;
故選:AB

點評 考查α粒子散射實驗的意義,掌握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的作用,理解輻射與吸收光子后,動能與電勢能如何變化,注意衰變中半衰期的條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鉤碼尚未到達地面?實驗的部分步驟如下:

(1)將一塊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固定在桌面上,在長木板的另一端固定打點計時器;
(2)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連在小車后端,用細線跨過定滑輪連接小車和鉤碼;
(3)把小車拉到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接通電源,從靜止開始釋放小車,得到一條紙帶;
(4)關閉電源,通過分析小車位移與速度的變化關系來研究合外力對小車所做的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
如圖2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點O為紙帶上的起始點,A、B、C是紙帶的三個計數(shù)點,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均有4個點未畫出,用刻度尺測得A、B、C到O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所用交變電源的頻率為50Hz,問:
(1)打B點時刻,小車的瞬時速度vB=0.40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本實驗中,若鉤碼下落高度為h1時合外力對小車所做的功W0,則當鉤碼下落h2時,合外力對小車所做的功為$\frac{{h}_{2}}{{h}_{1}}$W0?(用h1、h2、W0表示)
(3)實驗中,該小組同學畫出小車位移x與速度v的關系圖象如圖3所示?根據(jù)該圖形狀,某同學對W與v的關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確的是AC(填寫選項字母代號)
A.W∝v         B.W∝v2 C.W∝$\frac{1}{v}$          D.W∝v3
(4)在本實驗中,下列做法能有效地減小實驗誤差的是ABC(填寫選項字母代號)A.把長木板右端適當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B.實驗中控制鉤碼的質(zhì)量,使其遠小于小車的總質(zhì)量C.調(diào)節(jié)滑輪高度,使拉小車的細線和長木板平行D.先讓小車運動再接通打點計時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一物體以初速度為v0做勻減速運動,第1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x1=3m,第2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x2=2m,又經(jīng)過位移x3物體的速度減小為0,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初速度v0的大小為2.5 m/s
B.加速度a的大小為1  m/s2
C.位移x3的大小為$\frac{9}{8}$ m
D.位移x3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7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質(zhì)量m=4.6kg的金屬塊,其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0,在與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以v=4.0m/s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sin37°=0.60,cos37°=0.80,g取10m/s2.求:
(1)畫出物體做勻速運動的受力圖;
(2)拉力F的大;
(3)若某時刻撤去拉力,金屬塊在地面上還能滑行多長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所示,當小車水平向右加速運動時,物塊M相對車廂靜止于其后豎直壁上,當車的加速度a增大時(  )
A.車廂壁對物塊的壓力增大B.物塊所受靜摩擦力增大
C.物塊仍相對于車廂靜止D.車廂對物塊的作用力方向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鐵路在彎道處的內(nèi)外軌道高低是不同的,已知內(nèi)外軌道對水平面傾角為θ(如圖),彎道處的圓弧半徑為R,若質(zhì)量為m的火車轉(zhuǎn)彎時速度大于$\sqrt{gRtanθ}$,則(  )
A.內(nèi)軌對內(nèi)側車輪輪緣有擠壓B.外軌對外側車輪輪緣有擠壓
C.火車所受合力大小等于mgtanθD.火車所受合力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靜止放置質(zhì)量M=2kg,長L=1.20m的長木板A,離板右端s0=0.18m處放置質(zhì)量m=1kg的小物塊B,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在板右端正上方懸掛一個擋板.現(xiàn)在木板A上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使B與擋板發(fā)生碰撞,碰后瞬間立即撤去力F和擋板,假設碰撞前后瞬間A的速度不變,B的速度大小不變、方向反向.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B的寬度可忽略,取g=10m/s2.求:
(1)若B與擋板發(fā)生碰撞前,A、B恰好不發(fā)生相對滑動,力F為多大?
(2)若F=16N,經(jīng)歷以上過程,B能否從A上掉下?若不能,B最終停在A上何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一質(zhì)點自x軸原點O出發(fā),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運動,經(jīng)過to時間速度變?yōu)関0,接著以加速度-a運動,當速度變?yōu)?$\frac{{v}_{0}}{2}$時,加速度又變?yōu)閍,直至速度變?yōu)?\frac{{v}_{0}}{4}$時,加速度再變?yōu)?a,直至速度變?yōu)?$\frac{{v}_{0}}{8}$,….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質(zhì)點運動方向一直沿x軸正方向
B.質(zhì)點運動過程中離原點的最大距離為$\frac{{v}_{0}{t}_{0}}{2}$
C.質(zhì)點運動過程中離原點的最大距離為voto
D.質(zhì)點最終靜止時離開原點的距離一定小于vot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測一金屬絲直徑時,螺旋測微器的示數(shù)如圖1所示,該金屬絲的直徑為5.360mm.

(2)在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所用電壓表的內(nèi)阻約為20kΩ,電流表的內(nèi)阻約為20Ω.在粗測被測電阻數(shù)值的基礎上,選擇了盡可能減小誤差的電路進行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用圓點標于圖2上,根據(jù)圖中所記錄的各點,在圖2中畫出被測電阻的I-U圖線,由此求得該電阻測量值Rx=2000Ω;根據(jù)Rx的數(shù)值,可知實驗中電表連接采用的是圖3中(2)圖所示的電路(填“(1)”或“(2)”);電阻的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較,測量值大于真實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