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A、B和C、D為兩平行金屬板,A、B兩板間電勢差為U,C、D始終和電源相接,測得其間的場強為E。一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電粒子(重力不計)由靜止開始,經(jīng)A、B加速后穿過C、D發(fā)生偏轉(zhuǎn),最后打在熒光屏上,已知C、D極板長均為x,熒光屏距C、D右端的距離為L,問:

(1)粒子帶正電還是帶負電?

(2)粒子打在熒光屏上的位置距O點多遠處?

(3)粒子打在熒光屏上時的動能為多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三9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687年牛頓在他的傳世之作《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中,發(fā)表了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定律之一---萬有引力定律,下列關于萬有引力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如果認為月球繞地球是做勻速圓周運動,月球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是不變的

B. 想要逃離地球的萬有引力,至少需要16.7km/s的初速度

C. 牛頓時代還無法利用月-地檢驗來檢驗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性

D. 卡文迪許用扭秤測出了引力常量G,被稱為第一個“稱”出地球質(zhì)量的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二中高二下第三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滑塊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塊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緊靠滑塊A(A、B接觸面豎直),此時A恰好不滑動,B剛好不下滑.已知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A與B的質(zhì)量之比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高二下期末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利用圖甲所示的電路研究金屬的遏止電壓與入射光頻率的關系,描繪出圖乙中的圖象,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電子電量用e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入射光的頻率增大,為了測遏止電壓,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向M端移動

B、增大入射光的強度,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也增大

C、由圖像可知,這種金屬的截止頻率為

D、由圖像可求普朗克常量表達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高二下期末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紅寶石激光器發(fā)射的激光是不連續(xù)的一道一道的閃光,每一道閃光稱為一個光脈沖,現(xiàn)有一紅寶石激光器,發(fā)射功率為P,所發(fā)射的每個光脈沖持續(xù)的時間為,波長為,則每個光脈沖中含有的光子數(shù)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整個空間存在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一長為L的絕緣輕質(zhì)細硬桿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小球P,桿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無摩擦轉(zhuǎn)動,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先把桿拉成水平,然后將桿無初速釋放,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則

A. 小球到最低點時速度最大

B. 小球從開始至最低點過程中動能一直增大

C. 小球?qū)U的最大拉力大小為

D. 小球可繞O點做完整的圓周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圓O在勻強電場中,場強方向與圓O所在平面平行,帶正電的微粒以相同的初動能沿著各個方向從A點進入圓形區(qū)域中,只在電場力作用下運動,從圓周上不同點離開圓形區(qū)域,其中從C點離開圓形區(qū)域的帶電微粒的動能最大,圖中O是圓心,AB是圓的直徑,AC是與AB成α角的弦,則勻強電場的方向為

A.沿AB方向 B.沿AC方向 C.沿OC方向 D.沿BC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一上周練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四個圖象中,x、v、t分別表示位移、速度和時間,則表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圖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貴州省興義市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實驗中,小車拖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頻率f=50Hz)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從中確定五個記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用刻度尺測量出的數(shù)據(jù)如下圖所示,則小車在C點的速度vC= 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