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演示簡諧運動圖象的裝置,當盛沙漏斗下的木板N被勻速地拉出時,從擺動著的漏斗中漏出的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線顯示出擺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板上的直線OO1代表時間軸。圖乙是兩個擺中的沙在各自木板上形成的曲線。若板N1和板N2拉動的速度v1和v2的關系為v2=2v1,則板N1、N2上曲線所代表的振動周期T1和T2的關系為( )
A.T2=T1 B.T2=2T1 C.T2=4T1 D.T2=T1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收集了兩個電學元件:電阻R0(約為2kΩ)和手機中的鋰電池(電動勢E標稱值為3.7V,允許最大放電電流為100mA).實驗室備有如下器材:
A.電壓表V(量程3V,電阻RV約為4.0kΩ)
B.電流表A1(量程100mA,電阻RA1約為5Ω)
C.電流表A2(量程2mA,電阻RA2約為50Ω)
D.滑動變阻器R1(0~40Ω,額定電流1A)
E.電阻箱R2(0~999.9Ω)
F.開關S一只、導線若干
(1)為了測定電阻R0的阻值,小明設計了一電路,如圖甲所示為其對應的實物圖,圖中的電流表A應選A2(選填“A1”或“A2”),實驗采用分壓電路,請將實物連線補充完整.
(2)為測量鋰電池的電動勢E和內阻r,小紅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電路圖.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作出﹣圖象,如圖丙所示.若該圖線的斜率為k,縱軸截距為b,則該鋰電池的電動勢E=,內阻r=(用k、b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個閉合回路由兩部分組成,如右圖所示,右側是電阻為r的圓形導線;置于豎直方向均勻變化的磁場B1中,左側是光滑的傾角為θ的平行導軌,寬度為d,其電阻不計。磁感應強度為B2的勻強磁場垂直導軌平面向上,且只分布在左側,一個質量為m、電阻為R的導體棒此時恰好能靜止在導軌上,分析下述判斷不正確的是 ( )
A.圓形線圈中的磁場,可以方向向上均勻增強,也可以方向向下均勻減弱
B.導體棒a、b受到的安培力大小為mgsinθ
C.回路中的感應電流為 D.圓形導線中的電熱功率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t=0時刻的波形如圖甲所示,此時質點P正沿y軸負方向運動,其振動圖象如圖乙所示,則該波的傳播方向和波速分別是( )
A.沿x軸負方向,60 m/s
B.沿x軸正方向,60 m/s
C.沿x軸負方向,30 m/s D.沿x軸正方向,30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圖線a為線圈在勻強磁場中勻速轉動時所產(chǎn)生的正弦交流電的圖象,當調整線圈轉速后,所產(chǎn)生的正弦交流電的圖象如圖線b所示.關于這兩個交流電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中t=0時刻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均為零
B.線圈先后兩次轉速之比為3:2
C.交流電a的電動勢瞬時值表達式為e=10sin5πt(V)
D.交流電b的電動勢最大值為5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臺發(fā)電機的功率是44 kW,用總電阻為0.2 Ω的導線輸送到用戶,則:
(1)若用220 V的電壓輸電,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是多少?用戶得到的電壓與功率分別為多少?
(2)若用2.2 kV的電壓輸電,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又是多少?用戶得到的電壓與功率又分別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兩輪用皮帶傳動,皮帶不打滑,圖中有A、B、C三點,這三點所在處半徑rA>rB=rC,則這三點的向心加速度aA、aB、aC的關系是( )
A.aA=aB=aC B.aC>aA>aB
C.aC<aA<aB D.aC=aB>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個正點電荷Q固定在正方形的一個角上,另一個帶電粒子射入該區(qū)域時,恰好能經(jīng)過正方形的另外三個角a、b、c,如圖所示,則有( 。
A. 根據(jù)軌跡可判斷該帶電粒子帶正電
B. a、b、c三點場強大小之比是1:2:1
C. 粒子在a、b、c三點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2:1:2
D. a、c二點的電場強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關于元電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元電荷實質上是指電子和質子本身
B.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一定等于元電荷的整數(shù)倍
C.元電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D.電荷量e的數(shù)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用實驗測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