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教材中提供了參考案例一:如圖所示,兩個小車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段各系一條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各掛一個小盤,盤中可放砝碼.兩個小車后端各系一條細線,用一個黑板擦把兩條細線同時按在桌子上,使小車靜止,抬起黑板擦,兩小車同時開始運動,按下黑板擦,兩小車同時停下來.用刻度尺測出兩小車通過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它們的加速度之比.
(1)上述實驗中,作用在小車上的力是通過測量小盤和砝碼的重力mg得到的,即F=mg,這樣處理會有系統(tǒng)誤差,為了減小系統(tǒng)誤差,小盤和砝碼的質(zhì)量m與小車的質(zhì)量M應滿足的關系是m<<M;為了消除這個系統(tǒng)誤差,有同學認為只要換一下研究對象,在探究加速度與合力關系時,將小盤中減掉的砝碼放到小車上,合力依然是小盤和砝碼的重力mg,系統(tǒng)誤差就沒有了,他的研究對象應該是小盤、砝碼和小車整體;
(2)該參考案列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是BD.
A.等效法  B.控制變量法  C.極限法  D.轉換法.

分析 (1)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即可判斷m與M間的關系,如果作為整體,就不存在系統(tǒng)誤差;
(2)利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加速度與力和質(zhì)量間的關系,還用到了轉化法,通過測量位移來求得加速度

解答 解:(1)對于小盤、砝碼和小車整體:mg=(M+m)a,對于小車:F=Ma,聯(lián)立得:$F=\frac{1}{1+\frac{m}{M}}mg$,當m<<M時,F(xiàn)=mg;如果將小盤、砝碼和小車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將小盤中減掉的砝碼放到小車上,保證了總質(zhì)量(m+M)不變,而合力大小就是mg;
(2)該參考案例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是通過控制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來探究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和通過控制合力不變來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得,所以B正確;該案例用刻度尺測出兩小車通過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它們的加速度之比,采用了轉換法把測加速度轉換測位移,所以D正確;
故答案為:(1)m<<M        小盤、砝碼和小車整體      (2)BD

點評 本題關鍵是明確實驗的原理,會通過運動學公式求解加速度之比和瞬時速度大;明確實驗的誤差來源;不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某實驗小組對未知電阻Rx阻值的測量實驗中,提供選擇的器材有:
待測電阻Rx(阻值約300Ω);
電流表A1(量程20mA,內(nèi)阻約50Ω);
電流表A2(量程50mA,內(nèi)阻約10Ω);
電阻箱R(0-999.9Ω);
滑動變阻器R1(20Ω,2A);
滑動變阻器R2(1750Ω,0.3A);
電源E(電動勢6.0V,內(nèi)阻不計);開關S及導線若干.
某同學采用如下方案進行測量:

a.按圖甲連好電路,調(diào)節(jié)滑片P和R的阻值,使電流表指針指在合適位置,記下此時A1示數(shù)I1、A2示數(shù)I2和電箱阻值只R0;
b.將電流表A1改接到另-支路(如圖乙),保持電阻箱阻值R0不變,調(diào)節(jié)P,使A2示數(shù)仍為I2,記下此時A1示數(shù)I1′;
c.計算得到Rx的阻值.則:
(1)該同學按圖甲連成如圖丙所示的電路,請指出第6條導線連接錯誤(填圖丙中表示導線的數(shù)字).
(2)正確連線后,閉合S,將P從左向右滑動,發(fā)現(xiàn)開始時A2示數(shù)變化不大,當臨近最右端時示數(shù)變化明顯,這是選擇了滑動變阻器R2造成的(填“R1”或“R2”).
(3)待測電阻Rx=$\frac{{I}_{1}′{R}_{0}}{{I}_{1}}$(用I、I2、R0、I1′的某些量表示);針對該實驗方案,電流表A1的內(nèi)阻不會(填“會”或“不會”)造成系統(tǒng)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所示,兩根固定在一起的桿放在水平地面上,AC長為6m,AB長為4m,OB長為3m,并與AC垂直.O點為固定在地面上的轉動軸,設桿AC質(zhì)量均勻分布為M=2kg,桿OB質(zhì)量不計.現(xiàn)有一質(zhì)量為m=2kg的小滑塊從A點以一定的初速沿桿AC向上滑行,物塊與AC的摩擦系數(shù)μ=0.5,則:
(1)如果滑塊的初速為v0=10m/s時,上滑過程中桿的A端對地面的最小壓力為多少?
(2)如果滑塊的初速為v0=12m/s時,上滑過程中桿的A端對地面的最小壓力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靜止于A點,粗糙水平軌道AB與BC斜面平滑連接,現(xiàn)在整個空間加一上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使小物塊剛好運動到C點,物塊與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為μ,已知AC間的水平距離為S,豎直高度差為H,則下列法正確的是(  )
A.全程摩擦力做功大小為μmgs
B.全程電勢能減少mgH+μmgs
C.電場強度E=$\frac{mgH+μmgs}{qs-μqH}$
D.若不改變H和S的大小,只改變斜面的傾角,則須改變電場大小才能到達C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某同學要測量一個均勻新材料制成的圓柱體的電阻率ρ.步驟如下:

(1)用游標為1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其長度如圖1,由圖可知其長度為17.8mm;
(2)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其直徑如圖2,由圖可知其直徑為13.871mm;
(3)用多用電表的電阻“×10”擋,按正確的操作步驟測量這個圓柱體的電阻,表盤的示數(shù)如圖3,則該電阻的阻值約為220Ω.

(4)該同學想用伏安法更精確地測量其電阻R,現(xiàn)有的器材及其代號和規(guī)格如下:
待測圓柱體電阻R
電流表A1(量程0~4mA,內(nèi)阻約50Ω)
電流表A2(量程0~10mA,內(nèi)阻約30Ω)
電壓表V1(量程0~3V,內(nèi)阻約10kΩ)
電壓表V2(量程0~15V,內(nèi)阻約25kΩ)
直流電源E(電動勢4V,內(nèi)阻不計)
滑動變阻器R1(阻值范圍0~15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2.0A)
滑動變阻器R2(阻值范圍0~20k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0.5A)
開關S及導線若干
為使實驗誤差較小,要求測得多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請在圖4框中畫出測量的電路圖,并標明所用器材的代號.
(5)若該同學測得圓柱體的電阻為R,則此圓柱體材料的電阻率為ρ=$\frac{πRrej29ui^{2}}{4l}$. (此圓柱體的長為l,直徑為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是某電場中的一簇等勢面,甲等勢面的電勢為90V,乙等勢面的電勢為-10V,各相鄰等勢面間的電勢差相等
(1)將q=+1×10-8C的電荷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功1×10-6J;
(2)將q=-1×10-8C的電荷從A點移到C點,電場力做功-2×10-6J;
(3)在圖中定性畫出幾條電場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要測量電壓表V1的內(nèi)阻r.現(xiàn)有如下器材:
A.待測電壓表V1(量程3V,內(nèi)阻約幾千歐)
B.電壓表V2(量程15V,內(nèi)阻約30kΩ)
C.定值電阻R(3.0kΩ)
D.滑動變阻器R1(O~10Ω)
E.直流電源E(約9V,內(nèi)阻約2Ω)
F.開關S及導線若干.
①因為所給V1、V2、R都很大,即使它們并聯(lián)所得電阻也很大,故最大值為10Ω的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必須使用分壓接法(“分壓”或“限流”)才能對電路起到控制作用;
②待測電壓表V1兩端的電壓值可以由V1的示數(shù)直接讀出,通過V1的電流因缺少電流表而不能直接測量,但可以借助題中給出的定值電阻R、電壓表V2間接的測出.
為了測出通過V1的電流,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以下三種電路,其中合理的是丙同學設計的電路.
③在方框內(nèi)畫出測量電壓表V1的內(nèi)阻r的完整的實驗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質(zhì)量為 10kg的環(huán)在F=200N的拉力作用下,沿粗糙直桿由靜止開始運動,桿與水平地面的夾角θ=37°,拉力F與桿的夾角也為θ.力F作用0.5s后撤去,環(huán)在桿上繼續(xù)上滑了0.4s后,速度減為零.(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求:(1)環(huán)與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
(2)環(huán)沿桿向上運動的總距離s=1.8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某同學在研究電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時,得到了電子由a點運動到b點的軌跡(圖中實線所示),圖中未標明方向的一組虛線是電場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子在a點動能較小B.a點的場強大于b點的場強
C.電場線方向指向左側D.a點電勢低于b點電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